时间:2019-10-25 点击:1200次
1.定光古佛
俗名叫郑自严,同安县人。他生于后唐应顺元年(934 年),11 岁时出家为僧,拜本郡建云寺
契缘和尚为师。17 岁时拜谒江西庐陵西峰圆净大师,盘桓五年后,云游天下,遍访名僧。
北宋干德二年(964 年)结庵于武平南安岩。不久到江西南康盘古山弘法,三年后返回南安岩。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正月初六 82 岁时圆寂。他在世时,民间就流传他种种神异故事
和传说,如祈雨救旱、驯服野兽、活泉治水、治河护航、赐嗣送子,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实事。定光佛寂浸后,苏东坡、黄庭坚等纷纷撰写诗文赞叹,百姓“收舍利遗骸,塑为真像”
顶礼膜拜。1000 多年来,随着客家人繁衍迁徙,定光古佛信仰也由岩前,逐步向梅江流域、
长江流域转徙,明清时期传入台湾,至今台北、台中尚有专祀定光古佛的寺庙,最著名的是
彰化定光庙和台北淡水的鄞山寺。
2.定光古佛殿
古佛殿位于狮岩洞口,是定光古佛佛像的供奉之地。洞内设有古佛龛,龛亭上并排着三尊定
光古佛,神像大小略如凡人,配音培训学校全装袈娑,配音培训学校戴僧帽,形态相似,不易分辨。右边的佛像是台湾
淡水镇鄞山寺送来的,左边的佛像是祖庙为定光佛赴香港巡游时塑造的,中间的定光佛像则
一直镇守在岩前。
古佛殿后连接着"通天第一洞",洞内冬暖夏凉,还有许多大自然造化的石狮、石象、石猴、
石龟等,岩顶上刻有"人世篷壶"四字,相传是乾隆皇帝所题。出了岩洞,左可通观音宫、何
仙姑亭、七圣宫,右可通财神宫、药王菩萨宫、天上圣母宫。
3.何仙姑亭
武平自古以来就是仙佛胜地,仙指的就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狮岩原是何仙姑修道的地方,
她长年隐居狮岩之中,一生誓不嫁人。定光古佛来到岩前之后,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于是
何仙姑的父亲何大郎便把狮岩让给了他做道场。何仙姑搬离洞殿后,在狮岩的侧旁修炼。后
来何仙姑师从吕洞宾,不仅能够行“问仙”之事,还经常采集草药治病救人,博得百姓的爱
戴和信仰,享寿 150 岁。何仙姑仙逝后,乡人为了表示对她的敬慕,所以就在狮岩建了何仙
姑亭来祭祀她。
4.台湾府碑
2002 时在景区内被挖出,石碑两面记载着 960 条台湾信众捐资芳名及银两,根据石碑上刻
着的大清雍正十一年推算,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可想而知,两百多年前台湾信众便
与岩前当地信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如今,这块碑石也是沟通海峡两岸民间友好往来的
历史见证。
5.飞来石
该块石头与周边岩石没有相连,独立存在,为外界飞来的石头而得名,故名“飞来石”。飞
来石上有一个小石洞,大约可供手掌伸入,相传在寺庙鼎盛时期,寺庙内的僧侣达到 300 多
人,信众们担心寺院内僧侣多,修行的师父们不能吃饱,于是常常将食物包好放于此石洞中
供养僧众,食物源源不断的来,又故名“出米石”。
6.千佛楼
因一楼之内供奉着众多神态万千的佛尊,所以叫“千佛楼”,千佛楼又叫仙佛楼,仙指何仙
姑,佛指定光古佛。千佛楼始建于大清雍正十一年,由台湾信众与当地信众出资兴建。楼内
正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的金身佛像分别是阿南和尚和迦叶和尚。释
迦牟尼佛座下的是观音菩萨。殿内的左右两角,左边骑着大象的是普贤菩萨,右边骑着狮子
的是文殊菩萨。
7.药王宫
药王宫主祀孙思邈,被当地俗称为“药王 菩萨”,孙思邈医术高超,医理易道,不畏强
权,不欲名利,一心采草药解民间疾苦,著经 典惠及后人。相传“药王”孙思邈云游至此
传 医送道,施药积善,惠泽一方。后人敬其医道, 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当地人在狮岩
建了药 王宫,以垂范后世,供世人祭拜
8.均庆殿
均庆院内钟楼、鼓楼遥遥相对,左钟楼右鼓楼。以天王殿为 中心东侧为钟楼,是太阳升起
的方位;西侧为鼓楼,是太阳下山 的方位。意象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即东方升发,却
要注意保 持收敛心性,西方收藏,却要注意保持生发之性,代表着佛家修 行是顺应自然
的无为法则。庙内有“晨钟暮鼓”的规则,即“早 上先敲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敲钟”。
9.韦陀宫
韦陀菩萨原是一位古佛化身,以行慈悲故而被称为菩萨, 以降魔护法,破邪显正之故,而
现金甲天神相。中国佛教寺院 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
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之意)。其形像大多为身穿 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
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 杵搁于肘间。
10.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叫作四大金刚,亦称“护世四天王”,有各自的名称和形象,各守一方。东方
天王提多罗吒,汉译“持国”,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塑像着白色,手持琵琶,
率领毗舍离、乾达婆诸神将,保护东方胜身洲人民,并用音乐使众生皈依佛教;南方天王毗
琉璃,汉译“增长”,能令他人善根增长,塑像身青色,手持宝剑,率领鸠槃荼(雍形
鬼)、薛荔(饿鬼)诸神将,保护南方阎浮提洲人民,手中宝剑,用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汉译“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亿,塑像身红色,手中缠绕一龙,率
领诸龙及富单那(臭饿鬼),保护西牛货洲人民,如有人不信佛教,即将其捉去,令其皈依;
北方天王毗沙门,汉译“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的财富,塑像身绿色,右手持伞,左
手持银鼠,护持北俱卢洲人民,手中宝伞,是用来降服众魔的。
11.观音岩
观音岩古已有之,但为狮岩之名胜所掩盖,一直被 人们忽视。据此处地貌而命名,岩石连
绵突出,有多处 岩窝,再加上树木葱郁,岩上常年都伴有泠泠滴水,以 及充足的阳光,冬
暖夏凉的气候,于狮岩一片苍翠树下 的掩映下,愈显超凡脱俗,与世无争。供奉着观音大
士, 善财、龙女二菩萨为侍,慕名前来祈福的客人络绎不绝, 而有求必应的说法,更使人
们坚信有吉祥和富贵之气笼 罩在山上。
12.天王殿
天王殿始建于北宋年间,历宋元明三朝几次毁坏而几次修建, 现所见规模为清乾隆十六年
(1751)重修所遗部分建筑,面阔五 间,进深六柱带前廊,抬梁式梁架,三重檐歇山顶,
中梁墨书“大 清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孟冬月吉日众姓捐金重建”。 殿内正面供奉弥勒菩
萨、四大天王和韦陀菩萨。弥勒佛后壁 佛龛里站着手斜横执金刚杵的韦陀菩萨,造型端庄,
很具观赏价值。 天王像分列两侧站在大殿或菩萨两旁,四大天王分别为东方持 国天
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