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傣族三弦制作解说

时间:2020-01-17 点击:2305次

摘要
配音、国语配音、声博配音、男声、男声配音、播音员

【傣族三弦制作非遗解说】

 

新平素有“中国花腰傣之乡”的美誉。在哀牢山下、红河江畔,花腰傣带着远古的气息,世代繁衍生息

三弦调是新平花腰傣最具代表的民族歌调,其伴奏乐器三弦 傣语称“定三赛”,是傣族最具特色的一种传统乐器

傣族三弦制作选料多用凤凰木、黄秧木红椿木等,有整木雕制,也有琴头、琴杆和琴鼓分制组合。在整木雕制中,音箱为镂空,对选料极为讲究,调音难度也较大,有时也用单板面和双板面封箱。在分制组合中,琴鼓也就是音箱,多用蛇皮羊皮牛皮单面封箱。傣族三弦一般长度为50—80厘米左右,无品,定弦依次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为G、D、A或G、C、G有滑音、打音、揉音等弹奏技法。傣族三弦音箱普遍较小,但音量较为集中,音色清脆,高音明亮,颇受傣族群众喜爱,多用于傣族调独唱和对唱时伴奏。

傣族三弦总体上可归为“小三弦”范畴,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也有弦师制作成外形接近于其它地区传统大三弦的样式,但这些变化依旧是基于改良传统小三弦的音质和音色,还是以清脆的高音为主,这是傣族所需的配乐基调所决定的。

傣族三弦在发展中,外形有着较多变化和分类,但弹奏出的依旧是傣族独有的韵律和味道,这就是傣族三弦的魅力所在。

 

杰出价值

   “傣族三弦”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弹三弦,唱小调,“傣族三弦”傣族青年男女串寨子、赶花街时谈情说爱时不可缺少的媒介,也是傣家人怀念祖先、思念亲人、咏物言志的必不可少的乐器。《罕悲哈》、《罕少罕冒》、《罕生骚》、《罗傣卜少仰着仰》等每个调子都是傣家生活的写照,是花腰傣流动的历史。

傣族三弦弹奏的音色清脆明亮,音准因杆长及无品格的关系较难掌握,制弦师傅多数都是弹唱能手,傣族传统民间歌调、曲调多为制弦师傅传承,傣族三弦是傣族歌舞曲调艺术传承的载体

傣族三弦在委婉柔美的小调伴奏中,成为了花腰傣群众之间无形的纽带,增进了族群的凝聚力,在与其它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拉近了族群的和睦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将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濒危状况

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对本民族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减弱,三弦手工制作成本高,传承人断带等很多客观现实,是傣族三弦传统制作技艺面临严峻的消亡危机。

2018年底调查情况,在漠沙镇傣族人口中50岁至70岁的人群里,能够制作三弦的人数只有530岁至50岁的人群中只有2人,能全面熟练弹奏三弦的人数寥寥无几,其它乡镇情况更不乐观完善传承机制,加大傣族三弦制作保护力度,势在必行。

 

保护计划

 

为挽救傣族三弦传统制作技艺,新平县文旅部门和漠沙镇政府加强了“傣族三弦制作”保护和传承工作,在对傣族三弦制作进行普查、挖掘、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积极多方筹措项目资金,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成立了傣族三弦小调文艺队,制定了申报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年保护计划,力争在五年内,使傣族三弦传统制作技艺形成相对成熟的传承机制,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力。
配音、国语配音、声博配音、男声、男声配音、播音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