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非遗申报稿 男声

时间:2020-04-21 点击:1311次

摘要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

端午节习俗(槲包)

(民  俗)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片

 

 “麦儿熟,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香草袋子挂脖上,雄黄酒烈艾叶香;花花兜兜盖肚皮,家家槲包香又香”。当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时,“包槲包、食槲包、送槲包”的习俗正在洛阳栾川县上演。这个极具豫西地域特色的端午节民俗活动始于汉代,迄今已延续1000余年。

栾川县地处地处伏牛山深山区,槲树这里广为分布。槲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无素,其中的槲叶素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具有防衰老和抗癌作用,可长期保存。槲叶包裹粗杂粮制成“槲包”后,软硬适度,营养全面,冷热皆可食用,是受现代人追棒的纯绿色食品

采访1:唐霞(市级项目传承人,52岁)

  。。。。。。

端午节“包槲包”习俗经世代口传身授,目前大多数乡村妇女都能够熟练地参与制作。人们用两、三片槲叶包上黍米、四季豆、芸豆,灌水后用笋叶或五彩绳捆扎后,放置大铁锅中,加入山泉水旺火煮两个时辰就成了;食槲包时要先用槲包供奉祖先,净手焚香,家中长辈对着祖先的牌位默默祈祷,有一种很肃穆的仪式感“送槲包”习俗是给新出嫁的女儿“送槲包”,因为槲包成双成对的形状呈现,所以,给女儿“送槲包”,承载着父母亲祝愿小夫妻像五彩绳捆扎的槲包一样相依相靠,不离不弃,具有明显的祝福意味。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