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2 点击:768次
2019年闵行区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宣教片—配音稿
2019年,闵行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9起。
从发生事故的行业分析,建筑业共发生事故5起,制造业发生事故5起,服务业发生事故8起,运输业发生事故1起。
从事故类型分析,高处坠落事故高发,共发生5起。触电事故4起。物体打击事故4起。机械伤害事故2起,燃爆、起重伤害、车辆伤害、危化品中毒各发生1起。 共造成死亡17人,受伤4人。
下面介绍三起具有代表意义的事故案例。
案例一:上海福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9.1.6”燃爆死亡事故。
2019年1月6日,在闵行区都会路1835号上海福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试车间内,发生一起燃爆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当日8时45分许,公司4名员工在中试车间操作反应釜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易燃气体乙醚通过真空泵直接排放在抽风柜底部,再通过抽风柜排出。14时许,另1名员工进入车间,开始操作抽风柜。15时15分许,抽风柜内发生燃爆并引燃作业现场醚类溶剂,现场4人逃生,1人严重烧伤。
事故发生后,烧伤人员由“120”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该公司存在瞒报自身生产工艺的情形,且中试车间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实验室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且未有效执行,车间内电气设备整体不防爆的情况长期存在。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安全隐患不关心,不重视,这是引发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
案例二:2019年8月2日闵行区苏虹路333号上海团力制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空调维保项目触电死亡事故。
由于夏季天气潮热、多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再加上人多汗后皮肤电阻降低,变得容易导电。导致夏季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2019年8月2日9时许,闵行区万通中心C栋大堂空调维保现场,就发生了一起触电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当天上午8时40分许,上海团力制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两名空调维保人员在万通中心C栋大堂进行维修作业,其中一名辅助工作人员在未确认工作区域是否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就擅自进入4米高的检修口,由于当时天气炎热环境湿度高。当身体同时接触铝合金天花板和漏电的射灯控制箱时当即导致触电事故,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这起事故中存在多项违规操作,那规范的空调维保作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持证上岗
空调维保人员需持有相关证件,如制冷和空调作业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登高证等。
二、断电规范
在维保操作前要切断楼层总电源而非单单只切断空调总电源。
三、自身安全防护
在维护前,应穿戴专业的绝缘服,绝缘手套和电工鞋。佩戴登高安全绳。
四、专业工具、人员监护及警示
在维保的过程中应该使用专用登高梯,而非简易的人字登高梯,登高作业时要有专人监护,作业区周边应有警示牌或警示标志。
案例三:2019年9月19日闵行区沈杜公路4239号徽味缘大食堂店生物油储存箱轰燃事故。
近年来一种名为“生物油”、“生物燃料”或醇基燃料等名称的新型燃料,被许多中小饭店作为液化气的替代品使用。经过调查发现这种新型燃料的主要成份是甲醇,其闪点只有8℃。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的特性。一旦泄露或爆炸,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事故,所以它的存放、运输设备必须经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而商家使用的相应设备简陋粗糙,完全不符合要求。
2019年9月19日下午16时30分,沈杜公路4239号徽味缘大食堂店铺后围墙外的一个储存有1立方生物油的简易箱发生轰燃,导致两名人员大面积烧伤,其中一人是生物醇油的售卖者,他每天开着小货车走街串巷,给使用生物醇油的商铺送货。而当天给徽味缘大食堂维修储存罐时,他使用了切割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切割机的火花引燃了油料,发生了轰燃,他的烧伤面积高达87%,最终救治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区应急管理局会同市场监管局联合各街镇开展全区餐饮行业甲醇燃料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各街镇牵头,安监所、市场所协力,村居一线安全监管力量共同参与。共计排摸出违规使用甲醇燃料的餐饮企业195家,现所有相关企业已完成甲醇燃料使用、存放设备的拆除。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因此在社会进步,经济腾飞的同时,我们各级政府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绝不能忽视安全生产这一重要环节。端正心态认真落实每项安全制度和标准,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并要积极防范新型安全隐患,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担负起我们应尽的责任。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