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点击:1136次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韩江,一条以唐代大文豪韩愈姓氏命名的河流,千百年来浩浩汤汤(shāng),奔流直下。滚滚韩江水,如母亲般哺育了粤东北大地,如倾诉者讲述着沧桑往事,如奋进者把握着时代脉搏。
韩江古称“员水”,因鳄鱼曾盘踞江潭,危害人畜,故也称为“鳄溪”或“恶溪”, 宋代后人们为纪念韩愈在潮治水驱鳄的功绩,便将这条江河易姓为“韩,“韩江”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江,仅次于珠江,全长470公里,流域面积3.08万平方公里,涉及广东、福建、江西3省22市县,主要分布在梅州和潮汕地区。韩江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的七星岽,从韩江源一路东北而进,以梅江为主干,沿途有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河汇入,至梅州大埔县三河坝,与来自福建的汀江和梅潭河相遇,汇成浩瀚奔腾的韩江干流,先后流经梅州大埔、丰顺,至潮州进入韩江三角洲河网区,分为东溪、西溪、北溪,至汕头从梅溪、下埔、外砂、莲阳、东里五座拦河闸入海。
韩江流域地处亚热带东南亚季风区,高温湿热,暴雨频繁,全流域平均年雨量1620毫米,流域的较大洪水主要发生在4~9月,其中4~6月多为锋面雨,7~9月多为台风雨。流域蕴藏丰富的水资源,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5.8亿立方米。
韩江流域因韩愈的到来,开启了一方历经千年的文化传统,而后又成为荡气回肠的红色之河。韩江,一条与流域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天然河流,已被赋予一种精神力量的指引,一种文化底蕴的传承。这股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化为涛涛江水,哺育了客家和潮汕两大族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韩江,粤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水上动脉,作为沟通赣南、闽西和粤东北地区唯一的水上出海通道,航道资源丰富,江海联运通达。1978年12月,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历史悠久的韩江航运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已然成为推动粤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目前韩江共有已建桥梁44座,在建16座,通航水利枢纽6座,渡口34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5个,水上加油站7个,流域登记在册船舶2213艘,注册船员2772人,非体系航运公司18家。
近年来,随着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交通强国战略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步伐加快,沿海港口的发展为韩江再繁荣注入新动能,提升新活力。《广东省航道发展规划》提出,建设韩江三河坝至潮州港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将促进韩江运输网络结构的合理调整,建立互相沟通的运输新格局,满足大型船舶可直达运输和腹地运输要求,韩江航运必将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韩江,正以它独特的自然优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展现粤东北地区航运发展的蓬勃生机,奔向实现沿江地区经济繁荣的共同愿景。
打造韩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共建平安韩江,是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具体要求,潮州、汕头、梅州三市的海事、交通、水务、环保、渔政、航道和气象等部门将加强合作,携手共建平安韩江。
推进“安畅韩江”。
大力促进韩江流域安全管理一体化科学发展,打造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水上绿色通道。实现船畅其行、货畅其流,促进沿江经济发展。
打造“智慧韩江”。
助力韩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积极推进韩江航运信息化管理建设,全面提升“平安韩江”信息化水平,实现韩江流域智慧化监管。
建设“绿色韩江”。
坚持生态文明优先,结合韩江流域河长(湖长)制的实施,建立和健全促进韩江绿色发展的保障机制和预警、监控与应急体系,扎实推动“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防治水污染和船舶大气污染。
实现“共享韩江”。
建立健全韩江流域海事信息、数据统一共享机制,拓展数据应用范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韩江流域海事、交通、水务、环保、渔政、航道、气象等单位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互通。
推广“文化韩江”。
挖掘和构建韩江流域文化,融合自然、社会要素,打造“平安韩江”文化品牌,深化“平安韩江”的发展内涵,提升“平安韩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共推韩江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
韩水往来复,水清船畅行。作为肩负保障水上交通安全职责使命的海事人,注定与这奔腾不息的韩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水和谐、江海安畅是我们的共同愿景,为民执法、人民满意是我们的坚定初心,新时代里,海事人必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顺潮流以革故鼎新,创精业以升级发展,在韩江之上唱响一曲雄浑激越的海事之歌。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