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24 点击:1453次
龟兹古韵
715字
在新疆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一座距今1000多年的古城被田园、村庄、黄沙掩映着,这就是位于库车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英达里亚乡东北约12公里处的 唐王城遗址。
1957~1958年 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到库车再次对古城遗迹调查和挖掘。依然清晰可见古城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60米,南北宽约160米,周长约840米,四周墙垣保存较好,墙基宽11-20米,顶部宽1-6米,残高5-15米。四角各有一段斜出的跺墙,有可能是角楼瞭望的建筑。
如今岁月早已剥蚀了古城的辉煌,城墙坍塌,杂草丛生,然而就是在这一片不起眼的荒地上,考古有了重大发现。
在古城内外采集到大量的陶、石、铜、木、琉璃、钱币等标本,其中可供断代的有陶器、木器和钱币,尤其是城内高台建设遗址中出土的唐代“开元”、“乾元”、“大历”、“建中”通宝以及龟兹无文小铜钱范及60余枚实物,表明古城建筑时代和沿续使用的历史相当久远,由此可见唐安西大都护府在该地区的显著地位。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十一月,唐朝大将苏定方率领大军在碎叶一举平定了阿史那贺鲁的反叛,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回高昌故地。显庆三年(公元658年)五月,安西都护府又迁到龟兹(今库车), 安西都护府升格为大都护府
随后唐朝在突厥故地分设蒙池、昆陵两个都护府,并将其附属小国分别设置州府,西境直抵波斯,使这一带都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的直管辖。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玄宗时期,安西都护镇戍兵二万四千人,公元745年唐军屯田中“安西二十屯”,每屯“大者五十顷,小者二十顷”,屯垦的开发,为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唐朝在西域设官学,并鼓励西域人士学习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在吐鲁番考古中发现的《千字文》《论语》《孝经》《尚书》 等汉文儒学典籍,足可说明汉文化在西域的深远影响。唐朝著名诗人岑参有诗曰:“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大唐文化的传播加之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极大的增强了西域地区对唐文化认同.
在历史的长河中,安西都护府虽然已经消失了,但这个名字永远不会被后人遗忘,它不仅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昌盛与荣光,更是中华名族大统一大繁荣的见证。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