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6 点击:941次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
全面脱贫奔康,乐山号角嘹亮。
全市干部群众万众一心、苦干实干、创新求进、对症施策,全市贫困村、贫困人口陆续脱贫,嘉州大地奏响了脱贫攻坚的激越凯歌。
——引出片头
决战脱贫攻坚 展现乐山作为
乐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市域面积1.27万平方公里,辖11个县市区,总人口350.5万。境内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东风堰三处世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让这片汉嘉山水熠熠生辉。
山川形胜,贫瘠尤深。
全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马边彝族自治县)、国家乌蒙山片区县2个(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省大小凉山彝区县3个。共有贫困村25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万户21.2万人;其中,小凉山彝区更是全市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庄严承诺,一诺千金。
统筹谋篇 精准聚焦
乐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精准这条主线,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登高望远,精准谋篇。
精准识别“扶持谁”。在已建档立卡基础上,建立按季度全覆盖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将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群众识别纳入,跟进帮扶措施,落实扶贫政策。
精准安排“谁来扶”。坚持党政主导,建立健全大扶贫格局。市县乡全面实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负责制,为贫困县和扶贫任务重的乡镇增配专职扶贫副书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263名,建立贫困村驻村工作队259个,2.47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6.7万户贫困户,做到了有贫困群众的地方就有帮扶干部。
精准施策“怎么扶”。突出全域、全员、全程、全面帮扶,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突出因村因人施策、靶向治疗,实现差异化、精细化帮扶,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精准核查“如何退”。严格执行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标准,认真开展民主评议、验收审查、公示公告等工作,从严从实进村入户检验成效,确保进得明白、退得自信。
科学谋划 真抓实干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乐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产业就业扶贫、住房交通扶贫、教育健康扶贫百花齐放,为贫困地区脱贫奔康注入强大发展活力。
2016年以来,乐山全面推广土壤地图、百企帮百村,建立完善股份合作、返包倒租等利益联结机制;今年已带动发展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基地20.7万亩、特色养殖畜禽450.97万头(只)。深入实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行动,全覆盖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全国就业扶贫基地4个、省级就业扶贫基地17家,累计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
产业就业扶贫,春风浩荡。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
2016年以来,全市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1629人、建成彝家新寨住房5898户、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贯通贫困县的仁沐新高速、峨汉高速、乐西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722公里,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宽带乡村”同步推进。
公共服务投入持续加大,全市深度贫困地区累计建成“一村一幼”教学点291所、村卫生室302个。严格落实教育、健康、产业、金融扶贫政策,“四项扶贫基金”总规模达5.5亿元,累计向2.13万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58亿元。
【3名贫困户同期声,每人10秒以内,述说获得感,现在生活的安稳、内心的喜悦,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举措 亮点纷呈
【现场同期:市委书记彭琳调研说精准】
创新实施精神扶贫,建设了一批脱贫奔康乡村精神家园,创作宣传推广了一批“致富颂”歌曲。每年举办“10•17”扶贫日公益晚会,全覆盖建立11个县级扶贫“两会”,拓展建立北京、上海、深圳3个“市扶贫开发协会乐山企业商会扶贫联络处”,创新建立“乐山市社会扶贫爱心基金”,社会扶贫网络不断健全、社会募资渠道不断拓展。
精神扶贫增添动力。
针对彝区婚嫁中“高聘金、高礼金”现象,创新推行“政府引导+德古会盟+村民自治”治理模式,小凉山彝区聘礼金平均下降52%,“我奋斗、我脱贫、我光荣”在嘉州大地蔚然成风。精神扶贫的乐山经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肯定。【3名贫困户同期剪辑,每人10秒以内,说自力更生、感恩奋进。】
生态扶贫彰显魅力。
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设立3320个扶贫公益护林员岗位;将贫困县全域旅游纳入乐山旅游总体规划,峨边和马边彝族自治县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
能力扶贫激发活力。
全面推广“劳动收入奖励计划”,通过“以奖代补”补助方式,对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就业务工和文明新风等情况进行奖励,累计发放奖励金0.4亿元,奖励贫困户3.9万户;在4个贫困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激励学生勤学、家长督学、教师教学,努力实现“零辍学”。
兜底扶贫释放劳力。
创新实施居家和集中救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特殊群体3631人实施“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帮扶,解放劳动力2559人,惠及群众9976人。
热风吹雨,心潮逐浪。乐山创新汇聚起的动力、魅力、活力、劳力四大力量,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强本固基 行稳致远
强化组织保障,严管厚爱。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乐山制定落实了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18条政策措施。自2016年以来,全市已有353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县处级干部7名,2018年底全市定向选拔35名优秀第一书记进入乡镇班子),527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受到省市县表彰表扬。
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中,还有一批用生命诠释“三严三实”、用行动展现无私为民的好榜样。王川英雄群体、扶贫医生胡小龙、村干部向传平、乡镇干部虞毅、阿洛木刘,他们虽然将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但精神永驻人心。
强化党建保障,固本强基。制定加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6条措施,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2016年以来,全市打造“脱贫攻坚党建示范带”示范点25个,新改建标准化村级党群服务中心544个,1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国先进,动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500人。
【1名扶贫干部谈感受】
强化资金保障,积水成海。2016年以来,全市整合投入各级各类资金387.7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是“十二五”期间的5倍,聚合社会扶贫资金2.6亿元,分别落实对口帮扶美姑县和市内帮扶彝区资金1.94亿元、0.83亿元,到位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3亿元。
强化作风保障,利剑高悬。严格按照高质量脱贫摘帽要求建立督导长效机制,深化“护根”行动,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探索试行《脱贫攻坚媒体战报》,“嘉廉话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持续关注脱贫攻坚问题。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14个、查处333人、党纪政务处分181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在中央纪委定点帮扶、浙江省4市4县对口帮扶下,在中央有关部委、省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奋力拼搏下,乐山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21.2万人减少到1.2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0%下降至0.5%,贫困村由259个减少至33个。沐川县、金口河区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2019年,剩余1.26万贫困人口将确保高质量脱贫、3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实现高质量摘帽;到2020年,乐山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扶贫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乐山正持续加力脱贫攻坚,为先于全省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而凝魂聚力、策马扬鞭,续写华章、再铸辉煌。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