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为你导游·凤凰故事

时间:2020-07-15 点击:1355次

摘要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

为你导游·凤凰故事

 

杨家祠堂

古城北边,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有一座门脸并不显眼名气却很大的祠堂---杨家祠堂。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太子太傅、果勇侯杨芳率族人开始修建祠堂。杨家迷信风水,大门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华,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进入大门,抬头可见二重门上的牛头和蝙蝠木雕。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木结构,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杨家祠堂曾经是凤凰城里听书看戏的公众场所。沈从文、黄永玉等凤凰名人小时候就经常在这里看戏,往返留连,而族中长辈则在二楼的两旁长廊观赏。唱戏之时,铜锣喧天,热闹非凡,盛极一时。如今,祠堂里两边廊房已成为苗族土家族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小型展馆,同时为传承凤凰古城的民间艺术,在杨家祠堂古堂的戏台上,每天上演凤凰阳戏、文茶灯等传统戏剧。游人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家族的悠久历史,还能够认识一个地方的文化艺术。


黄丝桥古城堡

黄丝桥古城堡座落在凤凰古城西边25公里地方。

这是大湘西建得最早,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青石城堡。它比凤凰古城还要年长,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6年)。唐朝时是渭阳县城,又叫渭阳唐城。早先,它是衙署,后来成了千里苗疆军事防御体系中防苗镇苗的前哨阵地,曾设巡检署,常驻都司、千总等官。

古城历经三次改建修缮,由最初的土城变为石城,坚固完整。城墙用长686米,东西长183米,南北长190米,面积2.6万平方米。城墙顶宽2.8米,外墙高5.6米,内墙高2.87米,设有箭垛300个,炮台3座。东、西、北开三门,分别叫“和育门”、“实城门”、“日光门”。门楼雄伟高大,气势威严。

随着苗疆战火硝烟逐渐消失,古城堡陆续迁入一批居民,生活也比较安定。近些年里,政府部门在加强古城保护的同时,启动移民搬迁计划,渭阳古城原始样貌的恢复指日可待。


南华山

凤凰故事酒店对面的这座山,叫南华山。

一条万米游步道随山势蜿蜒向上,越过垂直500多米高度。去在路上,一步一景,风光无限。既有多元的景观要素组合,又有多彩的景观类型,集雄奇险秀幽雅为一体。清晨薄雾笼罩,傍晚斜阳凝紫,雨来泼墨,烟散笼纱,淡妆浓抹,晴雨皆宜。

黄永玉先生三十年前作过一幅画,叫《南华叠翠》,真实记录了一个幽雅的处所。当然,南华山万千风景,绝非一幅画所能概括。

1980年,沈从文先生最后一次回凤凰写了《凤凰观景山》一文,文中这样描述:“这个观景山(既南华山)近城一面被一片树木包围着,上百有大几百株三四人才能合抱的皂角木、枫香树、香楠树及灯笼花古树,树高可能达20余丈,各自挺拔上耸天半。有落叶乔木,也有四季常青的乔木。初发芽时……能开花的就依次开花,使得小山城都浸在一种香气馥郁中。”

沈从文先生描述的,也是一幅画。这座山,这些树,就是一个巨大的屏风,护佑着古城长大。在诗画般山水中生活的凤凰人,足以令世人艳羡。


拉毫营盘寨

沿219国道西行10公里,这里是拉毫营盘寨。

古井,古树青藤,记录着这里历史的久远。

这是倚靠苗疆边墙而建的苗寨。一条两百米长的青石台阶,从山脚向上延伸。两边是青一色石头建筑,风格多样,坚固美观。

说它叫营盘寨,是因为它曾是边墙线上的重要堡垒,常年驻守兵勇一百多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500多年漫长岁月,兵丁人去人留,百姓人来人往,捡毫寨“百户人家九十九姓”。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一户一姓、一户多姓确实存在。自清朝晚期开始,这里的军事功能逐渐消失,早先的原住民、驻守兵勇以及来这里结婚定居的各个族姓人家,同处一个家园。平日里人们见面,苗族汉语,南腔北调,生产出活上守望相助,精神上无缝对接。冷竣的石头寨,暖意融融。

如今,依靠南长城的优势资源,拉毫人正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中国传统特色村落的名号和文化特色,为这里不断带来人气和财富。


奇梁洞

古城北行10里,有一自然景观---奇梁洞。

湘西溶洞众多,难得一见奇梁洞这般雄阔大气的洞门。“雨洗新荷”,洞里第一道风景,亿万年来自石缝的水流,将微量钙质堆积成这一朵荷花,成就一富含哲理的美丽故事。

地下龙宫,是一段水中风景。艺术家们设计的灯光,将洞顶的景观置于水中。千山万壑,瑰丽气象,叹为观止。微风吹过,水光潋滟,山岭沟壑便在清澈水中摇曳变幻出各式样的图案,住游人驰聘想象,演绎出万千创意願景。

十里画廊,洞里另一处核心景区。说是十里,自然不足,却积合了石田、石笋、石林万般景致。这些由水滴塑造的形象,风姿绰约,精彩纷呈。在悠长的风景长廊徜徉,耳畔时常响起石罅间水流激起的音乐,或舒缓,或激越,得到的远不止怡人身心的享受。

洞天福地,曾为附件万千民众躲避匪患和战乱的场所。不分冬夏,不问春秋,四季一般的凉爽与温暖,赐给如织游人休闲享乐的时光。


苗族家庭博物馆

出古城西北30里,有一个叭崮苗寨(今山江镇黄茅坪村)。这个苗寨开办了一个苗族家庭博物馆,在湘西乃至武陵山苗族地区,它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这里可以了解苗族的历史演进和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与民情风俗。

这个博物馆原系龙云飞的“苗王府”。在湘西历史上,龙云飞是个有影响的人物,曾任国民党部队师长,率部参加过对日作战。之后回乡为匪,被人民政府镇压,当年雄甲一方的保甲楼,如今成了博物馆主要馆舍。

这个博物馆收藏有一万多件藏品,有苗族农具、食具、织具、服饰、器具、柜械、乐具等等,富有历史纵深感,全面记录和展示了苗族同胞数千年演进历史和奇异神秘、绚丽多姿和原生态文化。

博物馆里设有一台叫“苗寨故事”的苗族歌舞节目,每天傍晚时分上演。节目内容地道原始,丰富多彩,特色突出,与博物馆文物相对应,表现出这个民族的活态文化,让游客全方面了解这个民族的过往和优秀文化遗存。


英雄郑国鸿

沱江下游,听涛山下,这里竖立着郑国鸿雕像、郑公纪念亭及碑铭。

郑国鸿是筸军先驱。他从小秉承军人世家基因。嘉庆八年(1803年),它纠集乡勇,跟随凤凰厅同知傅鼐镇压苗民起义,因功拔补永绥(今花垣县)守备,继而提升都司、参将、副将等职。道光二十年(1840年)荣膺浙江处州镇总兵,正二品级,这一年,他63岁,时逢鸦片战争爆发,郑国鸿奉命与同为总兵的葛云飞,玉锡明守卫浙江定海舟山群岛,率领5000官兵与英军血战六昼夜,直至全军将士阵亡。在敌我力量悬殊、败局已定之时,同僚劝说郑国鸿脱离战斗,他严词拒绝。而对蜂拥而至的英军,郑国鸿沉着指挥,毫不畏惧,从容把将印交给军枝,单枪匹马冲入敌群,挥刀连砍数敌,身负重伤十余处,血染沙场,壮烈殉国。

如今,立在浙江定海的“三忠祠”,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田家祠堂

往北,穿古街,过北门,走跳岩,一路游走田家祠堂。

田家祠堂是凤凰古城最为气派最长年岁的建筑之一。田氏始祖田宗显原系京兆(西安)兰田县烂泥村人,隋朝开皇元年(581年)因战功由陕西南下入黔,任黔州史(黔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治所在今重庆彭水之东,辖湖北,贵州、湖南广大地区。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田宗显之子田阳明率军在湘、黔、川边地征剿“蛮夷”曾到五峒地区沱江、看到沱江“水曲流回抱奇峰”,认定此地龙盘凤翔,村寨溪洞疏落,土民勤劳淳朴,居此世代永昌,于是定居沱江河畔。自此世居斯土,世代为官。如今供奉在田家祠堂的这座雕像,为田氏十四代孙田佑恭,官拜少师恩国公,相当从一品。

近代,最让田氏后裔尊崇的是田兴恕。

出生于凤凰筸子坪的田心恕,16岁充行伍。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从守长沙,咸丰六年统领500人的“虎威营”。咸丰八年积功副将,加总兵衔。咸丰十年,实授贵州提督,为钦差大臣,督办全省军务。咸丰十一年,石达开率太平军由广西进入贵州。田兴恕与沈宏富(沈从文祖父)谐将驻兵黔西北镇远,湄潭、松桃、石阡一带,阻截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年)因怒斩西方不法传教士,制道震惊朝野黔的“贵阳教案”、“青州教案”,被朝廷革职查办,遣戎新疆。田心恕的民族气节与品质,至今在湘黔两省民间广为传颂。


筸军故事

 

沿沱江边古驿道下行两千米,这里有一座“凤凰筸军抗战纪念馆”和纪念碑亭。

筸军发源于清朝嘉庆初年,比曾国藩的湘军早了50年,因诞生地在凤凰镇竿城而叫筸军。在其150年历史中,植根苗疆土壤,喝着凤凰“墨水”长大,以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和众多叱咤风云的将领而声名远播,更以义薄云天的民族精神令世人景仰。

1937年,淞泸会战。由筸军组成的128师受命开赴前线,在浙江嘉善阳截日寇。当时,装备精良的日寇叫嚣三个月内占领中国。128师装备落后,用师长顾家务的话说:“比道台衙门前的石狮子还要老一些”。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疯狂进攻,全体官兵同仇敌忾,英雄顽强,用近战、夜战、肉搏,同日寇血战七天七夜,嘉善平原成了一座血肉磨房。七天七夜,用飞机大炮开路的日军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从枫泾镇到嘉善只推进了11里。128师,5000人的部队,死伤2853人,排长以上军官死伤过半。沈从文三弟沈荃指挥的一个团1500余人,幸存下来的只有120人。

如今的中国军事博物馆,收录了筸军嘉善抗战史实。那是凤凰人的骄傲和荣耀。


苗疆边墙

出凤凰故事酒店西行十公里,这是凤凰名胜景观--中国南方长城。

南长城在明清时期叫苗疆边墙。边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1615年),由时任“分守湖北带管辰沅兵备参政”蔡复一倡导并修建的,其目的是为了镇压“叛复无常”的苗疆农民,边墙起于凤凰亭石关,止于吉首喜鹊营,全长380里,历时5年,耗银4.3万两。这条土筑边墙于明崇祯年间被起义农民“尽踹平地矣”。

   清朝,统治阶级对苗族农民的政治歧视和经济剥削不断加码,导致农民“十年一小反,三十年一大反”。清王朝为了抵御镇压苗族反抗,时任凤凰同知傅鼐,奏请朝廷同意,以明朝边墙为轴线,重新修筑了一条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青石垒砌的防御工事,形成坚固完整的覆盖千里苗疆的军事防御体系。随着湘西历史上著名的“乾嘉苗民起义”的爆发,这条坚固的苗疆边墙随之坍塌。

一条边墙的500年历史,记录了明清两朝统治在凤凰以至整个湘西留下的数不清的血账。2000年4月,国家文物局万里长城研究专家,77岁高龄的罗哲文先生来到凤凰边墙遗址考察,他确认,苗疆边墙就是中国南部长城。于是,中国历史上有了北南对应的两座长城。

如今,修旧如旧的南方长城,在凤凰山水间逶迤盘旋。获得新生的长城,迎来了游人如织的新时代。


为你导游·凤凰故事

 

书架塘古堡

 

西行,在离凤凰古城30公里地方,有一个古堡寨,它叫书架塘。

书架塘,一个很文化的名字。清一色的杨姓人家,有着800多年繁衍生息的历史。为了躲避苗疆战乱,人们在村寨四周山上用青石垒砌了坚固的寨墙,寨中民居建筑也用青石砌墙。纵横交错的巷道,亦用青石铺成。数百年漫长岁月,尽管外部世界硝烟弥漫,书架塘却波澜不惊。

800年历史演进,书架塘人较早接受了儒家文化的浸润,建筑布局、房屋朝向、村落规划,以及家家户户镌刻在门楣窗棂、穿枋上的各式雕花图案,展示着书架塘浓重的文化氛围。由于受统治者歧视苗族政治导向,书架塘人对被称为“苗老槐”的苗族人视为异类,从心底排斥与他们的交往。直到晚清时期,随着苗汉之间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书架塘人的小众理念发生动摇,坦然接受了吴、龙、廖、石、麻、等苗族人家来这里安家生活,共享这片家园的文化味道。

书架塘现在石字叫舒家塘。至于村名更改的原因,众说纷芸。不过上了年纪的人们仍然留恋早的名号。


为你导游·凤凰故事

 

山江一幅画

 

苗区山江有一副画,一副由大自然和苗族山民共同创作的大色块山水画。

画作的底色是绿色。这一湖好水,无论雨季旱季,始终清澈如许,碧浪清波。环湖青山如黛。即便深秋寒冬,绿色依然是主色调。

绿色环绕的老家寨,是画作的主体,青色为主色调。老家寨不大,却很精致。70来户人家,300多人口,吴龙两姓,尽是苗族。一条千米石墙围寨而砌,一条绿色屏风绕寨而立。在寨子里游走,石板小径,曲巷通幽。目光所及,满眼青瓦石墙,古朴典雅,洁净整齐。

老家寨历史上没出过大人物,平凡人家十分珍爱自己的家园。平日里男耕女织,桃花绣图,逢年过节盛妆银饰,尽情歌舞,那是山里寨上颜色最为丰富多彩的时节。一个叫吴娟的姑娘参加全国青歌赛,以亮眼银妆与美丽歌喉荣获头名。

老家寨人对自然环境看得很重。寨子旁边的这片青冈林,虽然长在石头上,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历千年不色衰,寨上人从不在这些树身上动过刀斧。如今这些几人抱的古树林,在方圆百里绝无仅有。深山人家在山外名声响亮。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