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9 点击:546次
如今,高校对“互联网+”大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已成为高校共识。(10月27日,人民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是成为当下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之一。高校实践育人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做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受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观念和家庭影响,很多学生仍然将考公务员、叫床配音读研、进国企作为自己毕业后的首要选择,认为创业是不务正业,是实在找不到满意工作之后的无奈选择,对创新创业存在误区,缺乏创新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高校要注意改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误区,可以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和知名企业家进校开展创业指导培训,改变学生对创业的错误看法,加强对创业的认同感,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真正为学生创新创业提高有效的帮助。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课堂教育体系。日常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不足,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约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改变以往“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化“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优化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比例,鼓励学生多走出去。高校应加快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连同育人机制,打通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在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和形势与政策等直接关系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上,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在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上,可以通过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对师资队伍进行培养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技能。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在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形势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竞赛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更加予以重视,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同时,要继续鼓励更多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投入到实践和创新的活动中去。
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国家出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责无旁贷。希望通过努力,最大激发出学生创新的蓬勃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叫床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