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有声录音

时间:2019-10-31 点击:2967次

摘要
  佛经原文: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晨朝整服。俨然而坐。佛语阿难。告诸比丘。皆寂静明听。今当为汝说人生受苦。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愿乐欲闻。  解读:我是这样从佛那里听闻的。有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早晨的时候整理好衣服,端坐在那里。佛对阿难尊者说:“告诉众比丘,我

  佛经原文: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晨朝整服。俨然而坐。佛语阿难。告诸比丘。皆寂静明听。今当为汝说人生受苦。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愿乐欲闻。

  解读:我是这样从佛那里听闻的。有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早晨的时候整理好衣服,端坐在那里。佛对阿难尊者说:“告诉众比丘,我今天为你们说人生受苦的因缘,大家都要安静、仔细明白的听讲。”阿难从坐上起来整理好衣服,为佛作礼,对佛说:“非常愿意、高兴,想要听闻佛的讲法。”

  佛经原文:佛言。人有六恶以自侵欺。何谓为六。眼为色欺。耳为声欺。鼻为香欺。口为味欺。身为细滑欺。意堕邪念为邪念欺。是为六欺。令人堕恶道中。无有出期。黠人乃谛觉是耳。

  解读:佛说:“人由于有六种恶被自己欺骗。什么是六恶呢?眼为色所欺骗,耳为声所欺骗,鼻为香所欺骗,口为味所欺骗,身被细滑之触所欺骗,意落邪念被邪念之法所欺骗,这就是六欺,令人堕落在恶道中,没有出头之日,只有聪明智慧的人才会明了觉悟这个道理。”

  色,为眼根所行的境界,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物质、超市广告配音境界;声,为耳根所行境界;香,为鼻根所行境界;味,为舌根所行境界;触觉,为身根所行境界;法,为意根所行境界。眼为色所欺骗,就是说色不迷人人自迷,正是由于凡夫不了一切色相都是假相,都是自心所现,而产生分别执着才会被色相所迷惑、欺骗,其他五根也是如此。

  凡夫由根、尘相对产生妄心的分别执着,所以会轮回生死之中。因为六根、六尘、六识都是因缘而有,本来是空,根本没有一个“我”,而凡夫在无我之中,妄觉有我,被这个“我”欺骗了,从而产生烦恼执着,造业受报。

  佛经原文:佛言。人从三可得三苦。何谓三可。一身可杀盗淫。二口可两舌恶骂妄言绮语。三意可贪恚痴。用是三可故。堕地狱饿鬼畜生中。是为三苦。唯黠者觉之。

  解读:佛说:“人从三业得三种苦报。什么是三业呢?一身业:杀、盗、淫;二口业:两舌、恶骂、妄语、绮语;三意业:贪、嗔、痴。根据这三业的缘故,堕落在地狱、饿鬼、畜生当中,这就是三种苦报,只有聪明智慧的人才能觉悟这个道理。”

  佛经原文:佛言。人有六恣。堕十八痛。何谓六恣。眼恣入色。耳恣入音。鼻恣入香。口恣入味。身恣入细滑。意恣入邪念。是为六恣。亦为受亦为衰。用是故堕十八地狱。苦痛长久。无有出期。

  解读:佛说:人有六种放纵,会堕落十八种痛苦。恣,就是放纵没有正念,心随境转、随念而迁。眼根放纵就会随入色尘,耳根放纵就会随入声尘,鼻根放纵就会随入香尘,舌根放纵就会随入味尘,身根放纵就会随入细滑等触尘,意根放纵就会随入邪念之法尘,这就是六种放纵。以上佛陀从六根来说六恣。“亦为受”:受,六受、或称六识。“亦为衰”:衰,六衰,或称六尘。六根、六受、六衰各有六恣,根据这个原因,会堕落在十八地狱中,痛苦长久,没有出头的日子。

  佛经原文:阿难白佛言。人有事佛受戒。能得脱是苦痛不。佛言。有人事佛受戒。得福无量。不可譬喻者。有人事佛堕极罪者。阿难问佛。事佛受佛戒当得福。更得深罪。何以故。愿闻其意。

  解读:阿难对佛说:“如果有人奉持佛法受戒,能脱离这样的痛苦吗?”佛说:“有人奉持佛法受戒,得福无量,不可比喻;有人奉持佛法会得极大的罪过。”阿难问佛:“奉持佛法、受佛戒律应当得福,怎么能得深重的罪过?这是什么原因呢?愿意听闻其中的深意。”

  佛经原文:佛言。有人事佛奉持经戒。精进不犯。得福无量。不可譬喻也。佛言。有人事佛受戒不持。不能精进禅定思惟。托名事佛。专行邪业。贪求无厌。不知止足。淫劮色欲。好喜歌舞。耽于酒味。以自放恣。虽云事佛。其过难量。用是之故。长堕三涂。苦痛万端。难得免出。

  解读:佛说:“有人奉持佛法、受佛戒律,精进不犯戒,得无量福德,不可比喻。”佛说:“有人奉持佛法受戒不持,不能精进、禅定、思维佛法,只是托名奉持佛法,而专门行邪业之道,贪婪欲求没有厌足,不知停止,邪淫、放逸于声色犬马,喜好歌舞,沉迷于酒精的味道。由于自己的放纵,虽说是奉持佛法,但是罪过无量。凭着这些原因,会长久的堕落在三恶道里,万分痛苦,很难再出来。”

  佛经原文:佛言。事佛有三辈。一辈者为魔弟子事佛。二辈为天人事佛。三辈为佛弟子事佛。超市广告配音何谓魔弟子事佛。

  解读:佛说:“奉持佛法的有三类人。一类为魔弟子奉持佛法;二类为天人奉持佛法;三类为佛弟子奉持佛法。什么是魔弟子奉持佛法呢?”

  佛经原文: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卜问是祟解除祷祀。信有家亲丈人。不信正真。不知有罪恶之对。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死堕无择地狱。受苦长久。久乃出为魔邦属。谀谄妖[女*瞿]。难可得度。是曹辈人。宿命余福。暂得一时。见于正道。心意瞢瞢难晓。宿已当复更入邪见无穷已也。是为魔弟子事佛。

  解读:佛说:“虽然受持佛戒,但心里喜乐邪业,比如算命问命运的好坏,祈祷祭祀鬼神进行解灾、除灾;只信在家宗亲世间之法,不信何谓出家正真解脱之道,不知有罪恶的报应;名义上奉持佛法,而经常做各种邪业。死后会堕落在无择地狱,长久受苦,很久才会出来,成为魔的眷属,性多阿谀谄媚,很难得度。这等种类的人,由于前世还有剩余的福报,能暂时见到正道的佛法,但是心意昏昧,很难解晓。前世的福报用完后,就会更加深入邪见而无穷尽。这就是魔弟子奉持佛法。”

  佛经原文:何谓天人事佛。受持五戒。行于十善。死死不犯。信有罪福。作是得是。寿终之后。即生天上。是为天人事佛。

  解读:什么是天人奉持佛法?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修行十善,宁死不犯,信有罪福业报,作什么业得什么果,寿终之后,就会生在天上,这就是天人奉持佛法。

  佛经原文:何谓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广学经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乐著。欲得解脱。行于四等六度。愍伤众生。欲安济之。不贪身命。知死有生。求长益福。不为邪业。是为佛弟子事佛。

  解读:什么是佛弟子奉持佛法呢?受持佛之正戒,广学佛法、戒律,修行、成就最上智慧,了知三界之苦,心不欣乐、执着,想要得到解脱。修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哀愍慈悲于众生,安抚救济于生死大海。不执着五蕴身心,知道死后有来生。能舍得今生修行之苦,求来世长远有益的福报,不做邪业。这就是佛弟子奉持佛法。

  佛经原文:佛言。吾般泥洹后千岁。魔道当兴。时世大恶。国无常主。民无常居。远方之人。当入中国。掠杀残暴。无有法则。于斯之际。像法当兴盛。

  解读:佛说:我涅槃后过千年,魔道将会兴盛,那时世间大恶,经常改朝换代,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远方的人就会入侵中国,抢夺杀害,十分残暴,没有约束。在那个时候,像法就会兴盛。

  佛经原文:阿难问佛。何谓像法。佛言。当来比丘不持正法。挟妻养子。无有惭愧心。耕田种殖。以为常业。无复学问坐禅行者。好乐俗常。以为绮雅。佯佯相看。上下雷同。拨拂相教度世之基。迷于色欲。不畏于罪。时有知法者。为说真言。教示正法。便怀憎嫉。欲毁坏之。为立言议。抄持长短诽谤驱踧。使其无憀。用是之故。转减。

  解读:阿难问佛:什么是像法?佛说:将来的比丘不受持正法,娶妻养子,没有惭愧之心,以耕田种植为常行之业,不再有真正学佛、禅定的修行人,喜好乐于凡俗之事,以为是高雅,在那里装模作样,看到别人如此,自己也心安理得,上下都一样。“拨拂相教”:拨、拂,都是作用于事物表面的动作,所以“拨拂相”,引申为表面、表相之意。以佛法的浅意、表相来教化众生,作为度化世间的根本。沉迷于色欲,不害怕罪报,。那时有了知佛法的人,为大众说总持真言,教化显示佛陀正法,就心怀厌憎、嫉妒,想要破坏,为建立自己的言论,摘抄说法者的长短以此进行诽谤驱离,使他陷入困境。由于这样的缘故,转而减弱。

  佛经原文:阿难问佛。于是之时。颇有奉法者不。佛言。多有事佛。亦出家者耳。但不持戒。共相嫉妒。识义者少。多不晓解。

  解读:阿难问佛:在这时还稍微有奉持佛法的人吗?佛说:有很多奉持佛法的人,也是出家人,但是不持戒律,互相嫉妒,了解佛法真义的人少,多数人不能知解。

  佛经原文:阿难言。当尔之时。何国最恶。不信行者。佛言。真丹之土。当有千比丘。共在大国。堕魔邦界。其中黠者。若一若两。为佛弟子耳。生六天上者。亦复少少。在魔邦者。甚多甚多。

  解读:阿难说:将来在那时,哪个国家不信真修行人而最恶?佛说:震旦这个国家。“真丹之土”:真丹,即震旦,古印度对我国的称呼。将来有千数比丘共同在震旦大国,堕落在魔界。其中聪明智慧的,十有一、二是佛弟子,能生在六天之上的也是极少,堕落在魔界的很多很多。

  佛经原文:佛言。吾般泥洹后。亦多有外学。来求吾道。度者当隐括。审悉三月。知其志能习清净行。虚寂少欲不为污行。便可受之。先授十善。满三年已。服习道意。事示犯。乃为更受二百四十戒。其为威仪之事。精进守行。皆向解脱。是弥勒所当建也。当从得度。以为应道。

  解读:佛说:我涅槃以后,也有很多外道来求佛法,度化的人应当隐藏,详细了解三个月,了知他的心意,如能修习清净梵行,寂静少欲而没有污行,就可以接受。先教授十善之法,满三年后,让他熟悉佛法大意,明示他哪些事情不能犯错,进一步为他受二百四十条戒律。他为四威仪之事,精进而守戒行,都会趋向解脱,这是弥勒佛所应当建立的,将会从弥勒佛那里得度,来作为修行佛法所应得的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