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洛阳配音重要_多少钱

时间:2019-12-19 点击:563次

摘要
  郭文景 应北京交响乐团委约,郭文景最新创作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4月16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辉煌十周年———盛世音乐周”开幕典礼预演,4月20日,北交携该作在波兰华沙Filharmonia Narodowa音乐厅世界首演。本报记者对作曲家进行了专访。 记:听了您的新作预演,很震撼、很感动,有

  郭文景 应北京交响乐团委约,郭文景最新创作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4月16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辉煌十周年———盛世音乐周”开幕典礼预演,4月20日,北交携该作在波兰华沙Filharmonia Narodowa音乐厅世界首演。本报记者对作曲家进行了专访。 记:听了您的新作预演,很震撼、很感动,有几处泪眼模糊……周围有朋友赞不绝口。许多人认为,这是北京交响乐团近年委约作品中最突出、最优秀的一部。请谈谈创作心得。 郭:两年前,北交总监谭利华和打击乐演奏家李飙找到我,希望给他们2009出访欧洲写一部打击乐协奏曲。我应了,但开始一直忙于别的事。从动笔到收尾,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历时一年半,真正写可能用了8个月。三个乐章,经典纪录片配音一个乐章大约写了一个半到两个半月时间。 记:这是命题文章?因为是北交带去欧洲演出,风格、题材、体裁、形式等,他们提过具体要求吗?

  应北京交响乐团委约,郭文景最新创作打击乐协奏曲《山之祭》4月16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辉煌十周年———盛世音乐周”开幕典礼预演,4月20日,北交携该作在波兰华沙Filharmonia Narodowa音乐厅世界首演。本报记者对作曲家进行了专访。

  记:听了您的新作预演,很震撼、很感动,有几处泪眼模糊……周围有朋友赞不绝口。许多人认为,这是北京交响乐团近年委约作品中最突出、最优秀的一部。请谈谈创作心得。

  郭:两年前,北交总监谭利华和打击乐演奏家李飙找到我,希望给他们2009出访欧洲写一部打击乐协奏曲。我应了,但开始一直忙于别的事。从动笔到收尾,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历时一年半,真正写可能用了8个月。三个乐章,一个乐章大约写了一个半到两个半月时间。

  记:这是命题文章?因为是北交带去欧洲演出,风格、题材、体裁、形式等,他们提过具体要求吗?

  郭:他们委约,但没有太具体的说法,只明确要我写一部打击乐协奏曲。(记:为李飙量身定做?)是!本来,我想写一个抒情的、怀古的。李飙提供了几十部“样品”让我参考,我听了全是“叮叮咚咚”、“咣当咣当”的,所以,我就特别想静下。

  记:什么原因或动力,突然会改变了您的初衷?

  郭:“5.12”!大地震!大灾难!那段时间,我在欧洲,在意大利演我的歌剧《李白》,每天晚上回酒店马上打开电视,看到的中学的楼房全部垮塌,操场上一个挨一个摆满了孩子们的尸体,太惨啦。我从未受过如此的强刺激,很难想像,这世间还有比这更惨的悲剧吗?观音,佛陀,真主,上帝,有吗?在哪儿?那段时间,中国简直就是成天被泪水浸泡着,天啊、地啊、人啊,全都浸泡在泪洪里。我没流一滴泪,为什么?我的眼泪在愤怒之火中燃烧,干了,没了。

  一回国,我的思路马上改变。我要为汶川大地震死难的、幸存的父老乡亲,写一部有力度、有深度的音乐作品,一部全新的打击乐协奏曲。现在,快一年过去了。许多人已经不伤心、不流泪了,但是,这个劲儿我始终过不去!那种刻骨铭心的冲击,始终停留在我心底,永远挥之不去。我发现,原本已经一点一点熄灭的怒火,在这个春天又被重新点燃。

  我写了《山之祭》。斯特拉文斯基有一部《春之祭》。我的音乐是“5.12汶川大地震”在我内心最真实的反映,一种灵魂之光的投射。最终,我写了“生与死”,这就是主题。

  记:(泪水再次模糊双眼)舞台上乐队前,摆放着三大类打击乐器,好像分成三个区域,一个乐章用一大类,李飙在不同的区域内施展他的身手。我在北交采访中得知,《山之祭》技术含量很高,演奏非常难。

  郭:我的音乐对独奏者和协奏者都意味着有很大的麻烦。他行,他们也行,很棒。

  记:听听作曲家的解读提示?

  郭:打击乐协奏曲,传统的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小标题“马林巴的托卡塔和悲歌”。托卡塔,明朗活跃、生机勃勃,乐队却是天摇地动、山崩石裂。孩子们的灵魂,好像花瓣儿一样,片片缕缕纷纷扬扬,一直飘向天堂……顺便提一句,澳门中乐团委约我写了一部《飘向天堂的花朵》,这是郭文景所有作品最柔情、最浪漫的标题,充满诗情画意。因为,我完全无法摆脱那个梦靥……孩子们去了天堂,他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一家人怎么活?“悲歌”中段大哭特哭、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全体乐队在台上跺脚!我最先开始动笔写的第二乐章,自己也最满意。标题“一面锣的三重奏、四重奏与八面锣的托卡塔”。写了一个祭祀的场面,清明时节,“欲断魂”的情景。经典纪录片配音更神秘深远、更原始古朴的那种祭祀,全曲的“核心”段落,突出一个“祭”,山之祭,在这个乐章集中体现。乐队使用了特殊的音响效果,用传统乐器改变演奏方法而产生,如,单簧管拔出“哨嘴”吹,(音色音效酷似我们民间乐器管子、筚篥那种,凄厉的、幽怨的……)那是祭师的声音和形象;许多极端的方式,一般乐队不能接受,北交接受了,做到了;我还安排了一段“调弦四重奏”,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4个首席的四重奏,他们边演奏边松弦,乐器发出一种神秘古怪而异趣盎然的声音。(记:您写的时候试过?)不用试,我对弦乐太熟悉了。(记:您原本是拉小提琴坐乐队出身。)第三乐章是“鼓的宣叙调”,主要表达我内心的愤怒,我的愤怒指向“人祸”。我有个学生周娟,她为“5.12”写了一首歌,前面非常抒情,后半部分,突然冒出一句“太阳出来喜洋洋”,那种感觉,淡淡的忧伤,我听呆了,眼泪汪汪!地震时我没哭,听这歌我哭了。第三乐章又叫“愤怒的快板”,经典纪录片配音全曲结尾之前,短笛吹出清脆澄澈的“太阳出来喜洋洋”。那,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