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吴忠传媒配音厂家价格

时间:2019-12-19 点击:670次

摘要
  1996年9月6日,中国交响乐团首演音乐会,陈佐湟慧眼识才,14岁的少年郎初显大师风范。 1996年,经文化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央乐团基础上,重新组建中国交响乐团。重组后乐团在体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在艺术上,影视配音素材网中国交响乐团首次建立了与世界职业乐团

  1996年9月6日,中国交响乐团首演音乐会,陈佐湟慧眼识才,14岁的少年郎初显大师风范。 1996年,经文化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央乐团基础上,重新组建中国交响乐团。重组后乐团在体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在艺术上,影视配音素材网中国交响乐团首次建立了与世界职业乐团同步的音乐季演出机制,跨出了正规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第一步。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超强震荡,被视作国内交响乐团职业化改革的开端。 1996年3月初,已经张挂40多年的“中央乐团”白底黑字木牌被摘掉,取而代之的是赵朴初大师题写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牌匾。从此,中国交响乐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铁饭碗打破了 中国交响乐团在管理上,力图改变党政领导说了算的旧模式,实行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职业乐团艺术总监负责制,旅美指挥家陈佐湟应邀回国,走上中国交响乐团首任艺术总监岗位,原中央乐团党委书记朱信人任总

  1996年9月6日,中国交响乐团首演音乐会,陈佐湟慧眼识才,14岁的少年郎初显大师风范。

  1996年,经文化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央乐团基础上,重新组建中国交响乐团。重组后乐团在体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在艺术上,中国交响乐团首次建立了与世界职业乐团同步的音乐季演出机制,跨出了正规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第一步。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超强震荡,被视作国内交响乐团职业化改革的开端。

  1996年3月初,已经张挂40多年的“中央乐团”白底黑字木牌被摘掉,取而代之的是赵朴初大师题写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牌匾。从此,中国交响乐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交响乐团在管理上,影视配音素材网力图改变党政领导说了算的旧模式,实行国际上行之有效的职业乐团艺术总监负责制,旅美指挥家陈佐湟应邀回国,走上中国交响乐团首任艺术总监岗位,原中央乐团党委书记朱信人任总经理。

  陈佐湟曾在美国兼任两家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为了能有更多时间效力国交,他辞去了其中之一罗德岛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职务,和文化部签署了4年任期责任书,他的目标是要把国交建设成为“让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自豪的乐团”。第一步就是要打破铁饭碗,取消终身制,实行全员聘任。

  “终身制是音乐事业和艺术家的大敌”,陈佐湟说,“一定要引入竞争机制,否则再好的艺术家也不可能发挥好自己的才华。所有人员均采取聘任制,国交从此以后不会再出现哪怕是一个人的终身制”。陈佐湟提到,竞争机制体现在薪酬上,由原档案工资和岗位工资构成,乐队首席、声部长、队员之间拉开差距,从试用人员到乐队首席,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陈佐湟表示,希望通过拉开薪酬差距,引入良性竞争,使人才流动起来。

  新组建的中国交响乐团不再保留创作组,只设立一个由吴祖强、李德伦、韩中杰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朱信人介绍说,“乐团与聘用人员之间双向选择,合同期从1年到3年不等,乐团很慎重地接收每一位乐队队员,双方一旦签字,就必须严格按照协议办事,乐手在团期间绝对杜绝私自走穴、录音等”。而乐团则最大限度保护和尊重艺术家的价值,除了薪酬大幅提高之外,每年乐手还能享受一个半月的带薪假期,这在当时国内乐团绝无仅有。

  1996年6月,中国交响乐团首次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乐手,全团上下为此忙的不亦乐乎。

  提起十几年前的那次招聘,当时的艺术策划部副主任田振林记忆犹新:“准备工作很细致,各部门分工明确,负责抽签的、安排候考的、门口叫号的、维持秩序的,还有负责评委生活的,安排饮食、起居、车辆等等,所有环节需要协调,我就是那个负责调度的总管”。这次考核和以往都不一样,从考试到发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则执行。有史以来第一次采用拉幕的方式,应聘者先到会议室抽签后,再到不同的房间候场,从听叫号到考试再到发榜,整个过程中,考生的身份识别,始终用一个考号标志。幕后的演奏者,评委只知其号码,不知其人,”。为了让评委听到最好的声音效果,幕布的高低、座椅的方位,都经过多次调整;招聘期间,所有评委集中“隔离”,衣食住行统一安排,房间电话全部掐断,“采取的一切措施就为了一个公平”。

  国交改革新动向倍受业内人士关注,基本不用大作广告,众多应聘者慕名而来。老中央乐团乐手,北京、上海及全国各地乐团乐手、音乐学院应届毕业生以及海归华人音乐家,共有217人报名应聘。“这体现了大家对国交的信任和期待”,陈佐湟称。经过严格考评,原中央乐团乐手49人,外地乐手4人,从国外回国受聘者3人等82名乐手脱颖而出。经评委会认真讨论,首席暂缺,刘云志代理首席。“这主要考虑到为了留有余地,首席和声部长都没封顶,对于演奏员,这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考验”。

  6月17日至19日,影视配音素材网招聘工作进行了最后一项———82名受聘者与乐团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中国交响乐团历史上第一批乐手。

  招聘工作结束,陈佐湟立即带领全团进入紧张的排练。9月6日首场公演只有不到3个月,乐手来自四面八方,需要磨合,时间非常紧迫。改革带来的活力是显而易见的,在排练中,乐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排练进展非常顺利,陈佐湟说:“那是一群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大家一起来作一份有意义的事业”。正式演出之前,乐团在海淀剧院和北京音乐厅举行了几场声部集训汇报音乐会。

  1996年9月6日、7日,中国交响乐团首演音乐会亮相北京世纪剧院,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陈培勋《咏雪》、贝多芬《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以及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14岁的钢琴天才少年郎朗在音乐会上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千余名观众起立鼓掌。一位乐评人撰文称:“新组建的国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乐手们认真投入,弦乐部分尤为出色,音色干净、漂亮,快速部分清晰整齐,音量收放自如,具有动人的魅力”。

  首演成功让乐团上下都很兴奋,音乐会后的庆功宴上,陈佐湟神采飞扬,他反复强调,演出离完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在“音量的平衡、音质的统一、音准的协调”上还有很多毛病,但乐手投入的精神却是“很久很久没有在中国见到了”。小提琴手兼乐队副经理邱澜的话能够代表乐手们当时的心情:“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那是一种使命感,是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乐团职业化的梦”。

  国交的成功亮相不仅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认可。短短几个月内,上海证券交易所、加拿大北方电讯、纯品都乐饮料、波音等国内外知名公司纷纷解囊赞助,“从来都不信任中国交响乐”的宝丽金公司也和国交签订了3年的合同。

  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推行音乐季,国交在国内首开先例。

  1996年9月到第二年的5月底,首个音乐季大约要上演12-14套曲目,按照乐曲内容划分为亚洲音乐家系列、交响音乐会系列、室内乐系列、普及音乐会等几个系列。

  音乐季国外职业乐团通行,国内前无范本,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田振林回忆:“陈佐湟拿来国外资料,介绍国外经验。要把一个乐季十几场音乐会提前规划出来,工作量可想而知”。艺术策划部工作人员上下班没点儿,几乎天天开会讨论,第一个音乐季基本就是“开会开出来的”,田振林戏称。“那时候经常开会到夜里2、3点,饿得不行了就去楼上谁家找点吃的,(国交的一些乐手住在办公楼里),弄点干馒头抹点酱什么的对付吃一口。回家也睡不踏实,经常在半夜惊醒,觉得后背发凉,心想是不是哪件事忘了。第二天一早到办公室落实了,这才放心”。

  音乐季要大量邀请国外艺术家,乐团专门招聘了一名外事工作人员,负责国外艺术家的行程安排、合同制定等。音乐季刚开始每周演出两场,经过一段试运行改为一场,“可以集中观众,从人力财力上也可以减少成本”。说起第一个音乐季,田振林感触颇深,“开始确实辛苦,办过一、两个乐季之后,这个模式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就比较轻松了。兄弟乐团搞音乐季,还派人来交流取经,这个模式应该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现在国内乐团实行音乐季,大多按照这个模式”。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回头看,国交开创的不仅仅是音乐季的模式,而是开创了国内交响乐团职业化的模式。1996年,作为中国交响乐职业化改革的元年,注定要被载入历史。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