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电子配音

时间:2019-10-25 点击:1245次

摘要
   一、历史渊源    鹤溪村位于龙华镇西部沙河畔上,地处珠三角东北端东江中下游的北岸,附近湿地的莞草、芦苇  丛生茂密,因而此地时有仙鹤栖息筑薮于其中,称此地为“鹤薮下”。随着环境的变迁,仙鹤逐渐飞  走了,村民思念仙鹤,将村名改称为“鹤溪”

   一、历史渊源

   鹤溪村位于龙华镇西部沙河畔上,地处珠三角东北端东江中下游的北岸,附近湿地的莞草、芦苇

  丛生茂密,因而此地时有仙鹤栖息筑薮于其中,称此地为“鹤薮下”。随着环境的变迁,仙鹤逐渐飞

  走了,村民思念仙鹤,将村名改称为“鹤溪”。寄予族人在此地千秋万代相传下去之美好寓意。至今

  有 600 年历史,全村一族一姓,皆姓关,村民近 2800 人,讲类似惠州话的本地话。

   二、概况与交通地理

   鹤溪村古村落集中地的红旗小组总户数 95 户 400 人,总占地面积 50 公顷,村庄建成面积 19000

  平方米,古建筑占地面积 14000 平方米;现有耕地 500 多亩,水田 200 多亩,鹤溪村土地肥沃、雨量

  充沛,村民世代靠耕田过日子,主要耕作水稻、冬瓜、豆角、甜玉米。饲养畜禽以鸡、鸭、鹅为主,

  饲以糠饭、稻谷和放养。目前约有 20 户村民仍居住古民居。

   鹤溪村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324 国道(广汕公路)和 205 国道(广梅公路)呈倒“Y”字型,

  横贯博罗县西南和东北部,将博罗县与龙华镇及鹤溪村连接起来。广惠高速、博深高速,莞(东莞)

  韶(韶关)高速及省道 244、255、340 县道等路网将鹤溪村完整融入珠三角穗、深、莞、惠一小时生

  活圈中。

   三、古村古建筑

  鹤溪古村位于今鹤溪村的东南前部,始建于明朝代宗年间,面积约为 14000 平方米,前有众多水塘,

  背靠鹤薮山。据村民云,古村为蟹形地。古村平面大致为长方形,梳式布局,逐排顺坡而建,有纵巷

  13 条,横街(巷)5 条,多为花岗岩石铺砌。建筑的门向基本为东南向,多数为青砖清水墙,硬山顶,

  阴阳瓦,单间两层,半数为凹斗门。建筑年代基本为清代,古村后部建筑年代较近。古树现存荔枝树、

  古鸡蛋花、古麻糖(土名)共 14 棵。

  1

   1、愈南公家庙

   位于古村前右侧近尾端,清同治七年(1868 年)奉清廷“诰命”表彰关镇国、关镇邦两人而建。

  家庙为两进建筑,门向东南(135°)面阔 18.75 米,进深 17.1 米,红砂岩石铺地。前有现代所砌矮

  砖墙围起的院子,进深 8.85 米,院内左右有清代石狮一对。头进七间,中为 4 柱三间三楼红砂岩石

  牌坊门楼,面阔 6.2 米,悬山顶,博古脊,碌筒瓦,绿琉璃滴水剪边。明间为圆券门洞,门额阳刻

  “愈南公家庙”五字,再上的檐下作石雕牌匾,阳刻篆书“诰命”两字。左右次间门洞圭首形,两边

  各立红砂岩石方柱,顶端立花岗岩石雕狮子。梢间、尽间皆为硬山卷棚顶,碌筒瓦,绿琉璃滴水。青

  砖清水墙,下部墙裙为红砂岩。梢间矮小,仅及牌坊的一半高,向门厅开砖券门作门房。尽间较大,

  为两层倒座房,并在上层外墙檐下中部开红砂岩石方框窗。牌坊正楼内檐下从右至左依次挂有清“咸

  丰十一年(上款),旨赏戴花翎,关镇国恭承(下款)”、“同治七年,旨建立专祠,关镇邦恭承”、“同

  治七年,旨赏换花翎,关肇先恭承”三块牌匾,为 1986 年按原样重做。

   头门后为天井,两侧廊各三间,次间皆为六檩卷棚顶,碌筒瓦,绿琉璃滴水(左侧靠上厅的次间

  屋盖已失)较明间低矮,与倒座房相接处开侧门。明间为七檩博古梁架建筑,歇山顶,碌筒瓦,博古

  脊,绿琉璃滴水。前檐红砂岩石方柱,后檐砖墙承重。天井左右各有青砖砌成的须弥座式花池,束腰

  四面嵌有绿釉砖雕花窗,上植有 150 年历史的鸡蛋花树。天井正中,上厅之前,有红砂岩石铺砌的长

  方形月台,阔 4.48 米,深 2.5 米,前有三级踏跺。

   二进建筑面阔五间,龙船脊,碌筒瓦,绿琉璃滴水,青砖清水墙。左右梢间为两层,砖墙承重。

  上厅面阔三间,插柱式瓜柱梁架,七架梁前后三步。前檐柱为红砂岩方柱,厅内四金柱为红砂岩圆柱,

  后檐砖墙承重。明间后檐墙前设砖砌神案,置关氏祖先牌位,墙上挂“孝思堂”匾。

   2、关氏家庙

   位于古村前排中部,为关氏祭祀十七世祖愈南公而建,据云比愈南公家庙建造时间要稍早,外语配音公司曾于

  2006 年重修。

   关氏家庙面阔一间 4.5 米;进深三进 37 米。硬山顶,碌筒瓦,绿琉璃滴水,博古脊。凹斗门,

  方形石门框,门向东南。建筑以墙承重,其内许多构件已失,一、二进之间的天井还保留有一口古井。

  三进大厅前檐下挂有“德义堂”匾,后墙前设神龛、神案。

   门前近处左右有石狮一对,稍远处(隔村道)设麻石旗杆夹两付,带基座,是为“墩上加革,革

  2

  上加狮”的华表碑座。石夹上阴刻楷书“钦命福建汀邵总镇府,奉旨赏戴花翎,十七世孙镇国立,同

  治七年季秋吉日”。

   3、钓鳌书院(丙一祠)

   钓鳌书院是惠州最早建立的书院,书院位于古村第五排靠左边,建于宋绍兴二年(1132 年),

  博罗主簿罗从彦创建。清宣统年间,关氏后人为祭祀十九世祖丙一公,改建为丙一祠;解放初期改作

  鹤溪中心小学,再改为大队仓库,内部有很大改动。书院(丙一祠)门向东南,面阔三间,11.5 米,

  进深三进,26.2 米,现除门廊外,其他已被改造做仓库。

   门廊三开间,青砖清水墙下部花岗岩墙裙,硬山顶(正脊已拆除),碌筒瓦,绿琉璃滴水。设花

  岗岩塾台,檐柱为花岗岩方柱,立于塾台上,用虾公梁。檐廊上出双步(月)梁,用插栱襻间斗栱,

  有水束。驼墩斗栱等木构件皆有精细的人物、花草雕刻。书院门楼上原挂有“钓鳌书院”的匾牌。

   四、民风民俗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也是鹤溪村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日子。春节的活动包含击鼓迎新、

  上灯、做会节等内容。

   1:击鼓迎新

   关氏宗祠有龙华大鼓,2012 年已成功申报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氏每名男丁都有一枚铜

  锣,形成一人打鼓,几十人敲锣的表演队伍。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或者嫁女娶亲、子女入学、添丁、

  乔迁等喜事,村民都会到祠堂前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场面喜庆热闹。外语配音公司

   2:上灯

   当年,村里凡诞下男丁的人家,都会在来年的大年初一到祖祠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灯”

  是客家方言“丁”的谐音,灯灯相续象征着宗族繁衍的延绵不绝。每年新年的初一日凌晨,村中锣鼓

  队伍要护送上年生了儿子的人家谓“添新丁的灯头公”到圩里买灯,接着到陈孝女祠上香祈福,再抬

  灯步行回到祖祠,外语配音公司最后进行祭祖、鸣炮、上灯、族长载入族谱的仪式。灯主会在祖祠门外备好数桌丰

  盛的酒菜,接待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

  3

   3:做会节

   农历正月初十是鹤溪村一年一度的节庆日,当地俗称“做会”。做会那天,外地亲戚朋友都会带

  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前来相聚探望,以此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主人家会准备好丰盛的菜肴,上好的

  酒水、果品招待亲朋好友。此民俗活动体现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以及传承了中华民族和谐友好、礼尚

  往来的优良传统。

   五、保护传承和规划发展

   龙华镇鹤溪村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鹤

  溪古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角度宣传推介古村, 着力做好古村人文资料的搜集、挖掘和整合工

  作,加强现有文物的保护和传承,确定好古村落的保护规划区,并编制好地形图和规划图,争取上级各

  级政府对古村保护规划工作的重视,同时加强村民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把古村打造成

  古文化、生态休闲文化、现代悠闲农业、养生情调于一体的旅游品牌景区。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