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华为手机电话录音功能

时间:2019-12-20 点击:746次

摘要
  时 间:2009年10月28日15:00 地 点:中国音乐学院主楼413教室 主 办: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音研所、国乐馆 主讲人:刘德海 教授 主持人:吴文光 教授 整 理:游歆睿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学院琵琶演奏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曾经为、周恩来等多位国家领导

  时 间:2009年10月28日15:00 地 点:中国音乐学院主楼413教室 主 办: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音研所、国乐馆 主讲人:刘德海 教授 主持人:吴文光 教授 整 理:游歆睿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学院琵琶演奏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曾经为、周恩来等多位国家领导人演奏,都获得过很高的赞赏。2009年的10月28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国音讲堂邀请到这位琵琶演奏大师,来同师生们“漫谈艺术与哲学”。 下午三时,刘先生步入讲堂,台下的听众出奇的多,小小的教室俨然是人山人海。刘先生没有带着琵琶出现,他是来同我们谈艺术、谈哲学的。这样的谈,是“漫谈”,好似慵懒的午后倾听一位老者的人生感悟。然而,说“漫”非“漫”,这样的一场讲座

  刘德海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学院琵琶演奏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曾经为、周恩来等多位国家领导人演奏,都获得过很高的赞赏。2009年的10月28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国音讲堂邀请到这位琵琶演奏大师,来同师生们“漫谈艺术与哲学”。

  下午三时,刘先生步入讲堂,台下的听众出奇的多,小小的教室俨然是人山人海。刘先生没有带着琵琶出现,他是来同我们谈艺术、谈哲学的。中文纪录片配音这样的谈,是“漫谈”,好似慵懒的午后倾听一位老者的人生感悟。然而,说“漫”非“漫”,这样的一场讲座,还是让我们晚辈的学者们听出了老先生的胸襟和情怀。

  讲座是从先生对于人生、对于琵琶谦逊的生活及学术风范开始的。他论道自己与琵琶——这一木头朋友之间的距离,认为自己仍没有很好的了解琵琶,认为自己只是个学生,在生活中,则更是个小学生。这是老一辈音乐家常共有的理念,随着年岁的增长,中文纪录片配音对于生活、对于艺术的思考与日俱增。

  刘先生在平时的演奏及教学之外,还进行着琵琶音乐的创作。他著有“十大名曲”,他将这些曲子分成了“人生篇、田园篇、宗教篇、乡土风情篇”四大类,这些创作的灵感,有许多是采自民间。中文纪录片配音他强调要回到事物、回到音乐艺术本身,要向老百姓学习,要下民间采风。让我们感动至深的是,老先生在课堂上,以阿炳的口吻,转述了一封信,从他的苦口婆心中,我们接收到了他对山水、对百姓的爱,以他们为师。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学术及生活作态,才使得刘先生的创作及演奏可以如此的贴近生活,温暖人心。

  所谓的“哲学”,刘先生并没有空谈、范谈,他是融入在他的琵琶艺术中,与师生进行交流的。他思考着哲学,认为“语言”是艺术、是哲学的中心。他将 “哲”字剖析成“折”与“口”,分而论之。“折”是“折中”,是中庸之道;“口”则是语言,是创作我们精神家园、创作价值的核心。他所谓的“语言”,是一个大概念,先生将音乐,将有声的艺术,均归纳入“语言”的行当。

  琵琶是先生一生的追求与寄托。琵琶,这本是一件泊来乐器,历史,却将其本土化了。刘先生用很直观的三角图注明了这一历程,他指出,这是一个“原创——拿来——再创”的趋势,所谓的拿来,也就是琵琶在中国发展的两千年的积攒,这是一次本土化的过程。而“再创”则是需要“请教”才能完成的,这是二十一世纪需要交付的时代任务,是生态平衡的艺术表现形式。

  先生的哲学观中包含着数字的哲理,他把“琵琶”二字拆分成四个“王”,同时用生动的古希腊传说指出这四个“王”字的分别含义。它们是严肃音乐的代表,是民间音乐的写照,是富有生活激情的音乐,是另类、标新立异的音乐。他带领着师生们寻访着他的数字游戏,而每一个的数字又各自有着自己的哲理。每一次的反思,都包含着他对琵琶的爱,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之心。

  作为传统音乐的琵琶艺术,与传统音乐一道,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面临着种种局限和困境。先生从进化观入手,谈及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扬。他首先指出所谓的“进退”论,指出不可一味谈进化,进化与退化是相并存的,这是生物界的普遍真理,同时也是音乐艺术不可避免的格局。对于传统音乐,我们不可简易的用进化论来看待。

  而传统音乐该如何发展,先生自有他的看法和主张,他呼吁得到政府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希望可以把从前丢了东西挖掘,并保存起来。他做的“1”工程,从实质上身体力行的保存和弘扬着民族音乐。他对现今“器乐表演舞台化、作品碎片化及表演庸俗化”的作法感到失望,提醒现今的一些表演形式,“在另类探索中要小心”。他担忧高雅艺术会变的通俗,而最终通俗也沦落为了庸俗。他细入生活,关怀入微,对于学生们的练习方法,也做了形而上的提点,他主张音色不可量化,主张用音色去接近人类灵魂,接近生命。

  作为老一辈的音乐艺术家,在讲座中,刘德海教授还表现出了对学院的深切之爱,他感叹学院的变化之多,也忧虑学院的方方面面,大到教学管理,学院发展,小到某处摆设。这样的忧虑思考,都是夹杂在纯真、博大的爱之下的,是对琵琶的挚爱,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学院学子的深爱。

  这只是一次两个小时的短短讲座,先生却已然为我们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一面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品性之旗,一面哲理、思辨、反思的创新之旗,一面为学子、为艺术、为人生的博爱之旗。(科研处)

  更多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