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6 点击:1068次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漳州基地项目
总体规划和建筑方案介绍
一、项目概况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漳州基地担负海洋环境装备与技术综合保障
任务。综合考虑各主要业务、实际使用功能、相关技术设施、装备试
验等需要,为满足基地人员科学研究、技术试验、学术交流、日常训
练等事务,提供必要的建筑、设施和场地。基地总用地面积 29623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293.5 平方米。
总共九个单体:综合业务楼、连队宿舍楼、生活服务楼、公勤单干楼、
公寓楼、综合保障楼、综合仓库、维修检定楼和实验测试楼。
地理位置:
保障基地位于福建省龙海市隆教畲乡会流村,西接 201 省道,东
临台湾海峡。北部为毅泓游艇场,南部为会流村村庄。
地形地貌:
基地场地原始地貌属冲洪积阶地,场地原为农田及部分山体,无
需拆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和管线。保障基地用地呈东西长,南北短的
长方形状。现状主要为弃置农田,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势起伏较大,
相对高差高达 20 米。东部地势平缓,视野开阔。
对外交通
用地对外交通主要有 201 省道承担,运输畅通,能够满足保障基地
的建设与运行需要。
以上分析说明建设用地适宜建设项目内容,周围环境适合海洋水文气
象科学研究。场地地形、面积等满足建设要求,并具备一定的扩容条
件。电磁环境满足要求,附近无大功率辐射源。
二、总体规划布局
规划设计目标
功能合理、安全高效、环境优美的国家海洋技术科研基地。
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 功能优先原则:从科研角度出发,在总体布局及山海关系方
面,利于科研和保障所需的必要条件。
2. 安全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基地周边环境,合理处理各
种自然灾害对基地影响,特别处理好防洪排涝问题。
3. 生态可持续原则:尊重现状、景观和地形地貌特点的前提下,
合理组织用地布局。建筑及环境相适应,对各种工程技术进
行系统的整合。
4. 节能减排原则:以现代理念,使建筑适应气候,做到新材料、
新技术的应用,做好节能减排的应用和推广。
5. 规划及建筑单体上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等原则,建
筑立面及造型遵循庄重大方的原则,营造节俭、高效、严肃
的气氛,并与当地建筑风格相结合。
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心、两轴、三片区” 的整体空间结构。
一心:基地的办公科研试验及综合业务楼为中心,即综合实验与
测试楼、维修与检定楼和综合业务楼。结合主入口与东西向景观轴,
布局在基地中部。
两轴:设置一条南北向景观轴和一条东西向景观轴,相互交叉十
字架构。
南北向景观轴:本次规划由南向北景观轴线,起点为保障基地大
门,以综合业务楼为最终节点。轴线贯穿整个基地,加强基地的整体
性。
东西向景观轴:其景观序列为西侧训练区的运动场地和设施
——生活区的广场——办公楼前广场——综合保障楼前广场——东
部的沿海海面。轴线的设置加强了用地东部海面的景观渗透。
三片区:结合道路线型、景观轴线和地势高差规划了三个功
能片区,由西向东分别是:训练区、生活区和业务区。
训练区为位于基地西部的训练运动场地及设施,此位置原有地下
排洪沟,上面不宜设置构筑物,设置为训练场地和预留发展用地。
生活区位于用地中西部,包含公寓楼、公勤单干楼、生活服务楼
和连队宿舍楼等。
业务区位于用地中东部,包含维修检定楼、实验测试楼和综合业
务楼。综合保障楼位于用地东部。
道路系统:
考虑到保障基地规模及交通要求,本次规划在基地南侧增设一条
东西向外围道路,宽度为 22.0 米,与现状 201 省道十字相接。基地
主出入口位于该路段中部,其内部路网结构为环型。
道路等级分为三级:
景观道路:为基地的主入口景观道路,道路宽度 30.0 米;
主要道路:本基地的主干道,电影片头配音道路宽度 20.0 米;
次要道路:联系景观道路、主要道路和各个功能建筑之间的
道路,道路宽度 9.0 米;
静态交通:机动车停车位、停车库按照就近停车的原则布局,集
中布置。其中综合业务楼地下车库内可停放 30 辆机动车,公寓楼南
侧靠近外侧主干道安排地面停车 50 辆机动停车位。综合保障楼
绿地景观系统:
强调“点、线、面”的绿地组合,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塑造
生态型绿地系统。通过绿化渗透,视线联系等方法尽可能将自然景观
引入用地内部区域。尽量保留自然绿地、滨海自然景观以及道路的行
道绿化。在一定位置留出视觉通廊,与其他各区景观相联系。并引入
海景渗透景观。
排洪减灾:
基地的南侧及北侧山体与基地的交界处设置两条截水沟(600mm
X 1000mm),沿山边砌筑截留山体的雨水,最终汇集排入西南两侧的原
有市政排洪沟和东侧的海中(排海口应做好防倒流措施)。
三、单体设计
(一)综合业务楼
主要用于基地机关和业务中心办公、指挥及开展业务。建筑面积
约为 22000㎡,地上 7 层、地下 1 层。庭院式布局,既满足功能要求,
又丰富了建筑空间。
1 层为网络信息数据、通信、网络机房及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功能
用房;业务中心 5 中的业务 3 室和业务 4 室;研发中心、外聘人员办
公用房;总值班室兼安防监控室和指控专业用房、训练中心用房等。
2 层至 5 层为各业务中心用房。
6 层为基地机关办公区,设置 1 部、2 部、3 部。
7 层为基地领导办公区,以及基地会议和资料器材库室。
地下 1 层,设置该楼供电、供水、消防、通风等设备用房及通用
物资器材、部分业务器材库室和地下停车位。
(二)连队宿舍楼
该楼主要供基地战士和训练大队培训学员住用,共 6 层,总建筑
面积约为 5800㎡,采取内走道或外走道式交通布局,连队和学员分
别设相对独立出入口,便于管理。楼层布局为:
1 层主要设置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文体活动用
房。
2 至 4 层主要设置学员、战士集体宿舍。学员宿舍每间设置卫生
间和生活阳台,共设学员宿舍约 53 间,可满足约 106 名学员培训。
战士集体宿舍按每 4 人住用 1 间,楼层统一设公共卫生间、洗漱间、
淋浴间,共设战士集体宿舍约 32 间,可满足 128 人住用。
5 至 6 层主要设置教室、器材室、储藏室、图书阅览室、网络学
习室、荣誉室、队部会议室、学习室等其他功能用房。
(三)生活服务楼
该楼主要为基地人员生活服务保障的综合性用房,共 4 层, 总
建筑面积约为 4400㎡。各楼层布局为:
1 层设置超市、理发室、洗衣房、ATM 取款机、操作间、加工间、
主副食储藏间和维修保障队材料库室及工具操作间等功能用房。
2 层分别设置战士食堂、职工及家属食堂和用餐包间,可满足 450
余人用餐。
3 层设置干部和文职人员食堂,可满足 580 余人用餐。
4 层设置基地门诊部功能用房,为门诊部专设 1 部电梯,同时设
置维修保障队办公及炊事人员集体宿舍等用房。
(四)公勤单干楼
该楼共 6 层,可采取内走道或外走道式交通布局,总建筑面积约
为 3150㎡,共设 108 间,每间内设卫生间和生活阳台,按每 2 人住
用 1 间设置。
(五)公寓楼
该楼共 11 层,总建筑面积约为 11000㎡,共 132 套。分别设 3
种户型。
(六)综合保障楼
该楼为基地招待保障用房,共 4 层,总建筑面积约为 10000㎡。
设置床位数不少于 232 个,其中设置套间 4 间、单间 16 间、标准间 106
间。电影片头配音设置 5 个大小不等会议室和 1 个可容纳 300 人的报告厅。 各楼
层布局为:
1 层设置接待用房、餐厅及厨房、报告厅、会议室、会议休息室
和配套设备库室等功能用房。
2 层设置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所长办公室兼宿
舍、职工宿舍、服务工作间和客房。
3、4 层设置客房和设备、服务工作间。
(七)综合仓库
该楼 2 层,总建筑面积约为 2700㎡。设置特种车辆库房 10 间、
重型专业设备器材库室、专业设备器材库室、兵器室、配套操作间、
值班室及保管员宿舍等用房。
(八)维修检定楼
该楼主要用于海洋环境装备维护维修业务,以及部分检定、试验业务,
设计建设面积约为 9500㎡,共 1 层。主要包括 3 个部分:一是预处
理车间、大型设备维修车间、防锈喷涂车间、集成调试车间、机械加
工车间 5 个大型车间;二是 4 个库房;三是 6 个检定和试验室。
结语
海洋技术科研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基地是海洋技术科研的保障。
我们为建设功能合理、安全高效、环境优美的国家海洋技术科研基地
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