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安康视频配音价格表

时间:2019-12-20 点击:566次

摘要
  昔日“重庆第一钱庄”后人将它捐献给三峡博物馆 重庆时报讯(记者 赵伟) 昨天,三峡博物馆收到了来自民间捐赠的三张清代古琴,其中一张名叫“仲令”的出自昔日“重庆第一钱庄——天顺祥”后人,而另外两张则是捐献者四年前从法国“淘”回来的。至此,三峡博物馆古琴数量达到47张,达到故宫博物院收藏数量。 三张

  昔日“重庆第一钱庄”后人将它捐献给三峡博物馆 重庆时报讯(记者 赵伟) 昨天,三峡博物馆收到了来自民间捐赠的三张清代古琴,其中一张名叫“仲令”的出自昔日“重庆第一钱庄——天顺祥”后人,而另外两张则是捐献者四年前从法国“淘”回来的。至此,三峡博物馆古琴数量达到47张,达到故宫博物院收藏数量。 三张古琴入博物馆 三张古琴分别叫“仲令”、“海雾”和“尧音” 三张古琴的背后分别刻着自己的名字“仲令”、“海雾”和“尧音”,两边还写下了一些风雅的诗文。“海雾”和“尧音”跟常见的古琴一样,漆着光滑中国红的漆面,背面凹凸不平。 “像仲令这样的漆面,在中国古琴中并不多见,也是三峡博物馆目前古琴收藏中的唯一一张。”三峡博物馆研究员唐冶泽介绍,漆里混合了绿松石、朱砂等物质,让它表面凹凸不平,显得陈旧而自然。 制于雍正三年的“海雾”背后写着“水月禅师”,唐冶泽分析说,这说明它当时的主人是尼姑或者和尚。有趣的是,制于清朝的“尧音昔日“重庆第一钱庄”后人将它捐献给三峡博物馆重庆时报讯(记者 赵伟) 昨天,三峡博物馆收到了来自民间捐赠的三张清代古琴,其中一张名叫“仲令”的出自昔日“重庆第一钱庄——天顺祥”后人,而另外两张则是捐献者四年前从法国“淘”回来的。至此,三峡博物馆古琴数量达到47张,配音阁合成配音达到故宫博物院收藏数量。

  三张古琴的背后分别刻着自己的名字“仲令”、“海雾”和“尧音”,两边还写下了一些风雅的诗文。“海雾”和“尧音”跟常见的古琴一样,漆着光滑中国红的漆面,背面凹凸不平。

  “像仲令这样的漆面,在中国古琴中并不多见,也是三峡博物馆目前古琴收藏中的唯一一张。”三峡博物馆研究员唐冶泽介绍,漆里混合了绿松石、朱砂等物质,让它表面凹凸不平,显得陈旧而自然。

  制于雍正三年的“海雾”背后写着“水月禅师”,唐冶泽分析说,这说明它当时的主人是尼姑或者和尚。有趣的是,制于清朝的“尧音”背后竟写的“嘉靖年间”,这不禁让在场的人笑言:“这也是当年清人想仿制的古董,配音阁合成配音原来古人也喜欢‘山寨’!”

  当年,重庆第一钱庄天顺祥的掌柜杨庭五非常喜欢古琴,儿子杨少五更是精于古琴,家藏有唐宋元明数十张古琴。杨少五先生曾经向三峡博物馆捐出了10多张古琴,昨日捐出的“仲令”是杨家保存的最后一张。

  “我们以前并不知道这个琴很珍贵。”杨少五的孙子杨升平说,小时候家里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古琴,他们常常听到悠扬的古琴声。但是,家里的老人家们过世后,杨少五这一代的杨家子孙不再精通古琴,所以他们当时看这张名叫“仲令”的古琴外形陈旧,就把它放到了床下。

  这一放就是数十年。“上一次搬家的时候,差点就把这张古琴扔了。”昨日,杨升平心有余悸地说,直到后来他们请三峡博物馆的专家看家里的两本古琴谱后,专家经过鉴定才发现,“仲令”竟是杨少五先生收藏的晚清时期的古琴。

  杨升平和家里的兄妹一商量,觉得古琴记录下的除了历史还有他们家族的兴衰,所以将其赠给了三峡博物馆,“让它可以永久保存。”

  “海雾”和“尧音”是一家科技企业捐献出来的。“这两张琴都是清末民初的时候,被来中国的外国人买走的。”这家企业的文化顾问王建设说,当时是在法国巴黎的一个私人收藏家手上的,曾出价每张一万美金,最终以每张8000美金成交并带回了中国。

  “现在市场上民国时期的古琴大概在30万左右。”王建设说,但是古琴作为文物和文化遗产,重要的并不是经济价值,而是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

  “加上这三张古琴,我们博物馆古琴数量已经达到了47张。”三峡博物馆馆长黎小龙说,这和故宫博物院的古琴数量一样。预计今年10月三峡博物馆将举行古琴展,届时市民可以欣赏到这些历尽沧桑的古琴,还可以听到它们悠扬的琴声。

  更多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