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332997463 | 0755-33151996

20201675

小学生配音的经典片段

时间:2019-12-20 点击:886次

摘要
  海峡都市报讯 80多岁的平潭老者陈光炎,大字不识却能将百余首平潭民间道场音乐曲牌清晰记得,甚至连乐曲节奏、伴奏乐器名称都能清晰说出,而像陈老这样的平潭戏剧“活化石”也将加盟平潭首场传统音乐会(详见本报4月26日《首场音乐汇演6月开幕》报道)。昨日,平潭民俗曲艺界的权威齐聚一堂,几位耄耋老人为这次

  海峡都市报讯 80多岁的平潭老者陈光炎,大字不识却能将百余首平潭民间道场音乐曲牌清晰记得,甚至连乐曲节奏、伴奏乐器名称都能清晰说出,而像陈老这样的平潭戏剧“活化石”也将加盟平潭首场传统音乐会(详见本报4月26日《首场音乐汇演6月开幕》报道)。昨日,平潭民俗曲艺界的权威齐聚一堂,几位耄耋老人为这次平潭非物质文化的“晒家底”出谋划策,指点一二。 记者获悉,几位老人“压箱底”的绝活正是在平潭最原汁原味,同时也是民间戏曲曲牌的标准范本,如十番伬的《北行军》、《欢堂斗》以及道场音乐的《三宝赞》、《回向》。届时,少儿英语配音网各位观众在音乐汇演中就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十番伬和道场音乐。 祖师级艺人从艺逾六十载 音乐汇演的主办人陈乃忠介绍,这次音乐汇演中道场音乐的素材《三宝赞》《回向》都是平潭道场音乐祖师级人物陈光炎口述的。 陈老今年83岁高龄,从19岁起从事道场音乐,虽然大字不识几个更不会吹拉弹唱,但从事道场音乐主持64年,对各类曲牌了如指掌,少儿英语配音网倒背如流。“老人家脑子里的曲牌到底有多少,估计他自己也数不清

  海峡都市报讯 80多岁的平潭老者陈光炎,大字不识却能将百余首平潭民间道场音乐曲牌清晰记得,甚至连乐曲节奏、伴奏乐器名称都能清晰说出,而像陈老这样的平潭戏剧“活化石”也将加盟平潭首场传统音乐会(详见本报4月26日《首场音乐汇演6月开幕》报道)。昨日,平潭民俗曲艺界的权威齐聚一堂,几位耄耋老人为这次平潭非物质文化的“晒家底”出谋划策,指点一二。

  记者获悉,几位老人“压箱底”的绝活正是在平潭最原汁原味,同时也是民间戏曲曲牌的标准范本,如十番伬的《北行军》、《欢堂斗》以及道场音乐的《三宝赞》、《回向》。届时,各位观众在音乐汇演中就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十番伬和道场音乐。

  祖师级艺人从艺逾六十载

  音乐汇演的主办人陈乃忠介绍,这次音乐汇演中道场音乐的素材《三宝赞》《回向》都是平潭道场音乐祖师级人物陈光炎口述的。

  陈老今年83岁高龄,从19岁起从事道场音乐,虽然大字不识几个更不会吹拉弹唱,但从事道场音乐主持64年,对各类曲牌了如指掌,倒背如流。“老人家脑子里的曲牌到底有多少,估计他自己也数不清。”陈乃忠很感慨,“再不下大力气保护,万一哪天老人家去了,这些曲牌就再也没人知晓了。”而陈老口述的100多首曲牌,都是陈乃忠和同事一边听一边用简谱记录,然后再复述一遍让陈老核对完成的。由于陈老年事已高,许多曲牌片段一时记不清楚,少儿英语配音网还得让老人家休息些时日,等灵光闪现时,再通过打电话补缺补漏。

  100首曲牌花一年多整理成

  一个曲牌虽然时长不过几分钟,但整理这100多首音乐曲牌却花了陈乃忠一年多的时间。“这些传统曲牌发展至今,在不同艺人手中都产生了不同变化,而只有这些老人才知道最标准的曲牌是怎样演奏的。”比如《三宝赞》就用到了木鱼、钹、磬等乐器,而还有的道场音乐更用到龙角号等如今罕见的乐器。

  此次文艺汇演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将平潭特有的十番伬也搬上了舞台。“十番伬分为红白场,多为10~30人,为民间吹打音乐,有斗管、椰胡、平锣、大小钹等,现在要呈现给观众的则是喜庆的红场音乐。”如《北行军》《木兰从军》都是在新娘从娘家出门后演奏的,表现出新娘与娘家依依不舍的情愫;而《欢堂斗》则是以前的富贵人家办喜酒时在酒席上助兴用的,因此节奏欢快,有时还用到两套锣鼓;此外,《小拜印》是在新郎新娘拜堂时演奏的,有时是男女二人互相搭配,营造欢乐气氛。

  (本文来源:海峡都市报 )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