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6 点击:1109次
示范引领铸品牌
——湖北省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发展示范校建设纪实
在恩施自治州咸丰县风光旖旎的青灵山麓、忠建河畔,矗立
着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123.4 亩,学校现
有教职工 233 人,在籍学生 3187 人,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农
村电气应用等 10 个专业。
几十年来,学校历经岁月洗礼,始终追逐梦想,秉持“为全
体学生的人生幸福和未来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和“文化治校,
管理立校,质量兴校,技能强校”的治校方略,从未停止过打造
品质的脚步,收获了累累硕果,先后迈入湖北省“512”工程合
格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北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湖北省文明单位行列。两年来,学校以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
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乘势而为,示范引领,励精图治,
在铸造中职品牌的征程中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
推出片名:
2012 年 9 月,学校入围第三批国家重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示范学校建设单位。2013 年 4 月开始启动建设。县政府成立了
由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把示范校建设纳
1
入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在资金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学校成立了
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和四个
建设工作组,围绕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等三
个重点建设专业和武陵地区土苗风情文化乡土人才培养这一特
色项目,认真规划,周密部署,全员参与,规范运行,强势推进。
两年来共投资 3000 多万元,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顺利达成了
预期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学校分别成立
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进行专项指导,按照理实一体化和“行动导向”教学
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广泛运用项目教学、案
例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教学、岗位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同时,
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平台,变“产教分离”为“产教结合”,全面
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专业的
实践教学学时均占总学时的 80%以上。建立和完善订单培养机制,
两年来,重点专业学生订单培养比例达到 53%,订单培养生的企
业录用率达到 98.7%。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经过认真深入考察、调研,各专业建立
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其中三个重点专业完成了《餐饮服务与
管理》、《幼儿舞蹈》、《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等 18 门核心
课程建设任务,自主开发了《武陵地区旅游景点集锦》、《办公自
动化》、《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等 14 本校本教材。建设了
2
包括课程素材库、教案精品库、音像资料库、训练试题库等信息
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应用共享平台,数字化教学比例由不足
10%提升到 70%,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围绕建设专家型、骨干型、双师型等梯
级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制订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和进修
培训奖惩制度,通过高校进修、短期培训、企业挂职、外出考察
等方式,着力培养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两年来三个重点专业新培
养专业带头人 6 人、骨干教师 18 名、双师型教师 27 名。目前,
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 187 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90%。此外,
聘请了行业企业骨干、能工巧匠 46 人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
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专兼职教师为基础的
教师结构体系。一批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实施校企深度融合。按照“学校主导、企业主体、校企双赢”
的思路,两年来,学校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使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与企业需求对接、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
三个重点专业吸纳世纪兴大酒店、大风车幼儿园、广东东莞信浓
马达有限公司等 30 家企业为校企合作伙伴,使合作企业由 7 个
增加到 30 个。校企合作大大提高了办学实力,各专业校外实训
基地由原来的 7 个增加到 17 个,校内实训室由 47 个增加到 56
个。
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大力培养武陵地区土苗风情文化乡土人
才。学校成立了“咸丰武陵地区土苗风情文化”开发团队,聘请
3
县民宗局、文体局及县民族文化研究会的 4 名专家担任顾问,开
展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调研,挖掘民间文化,形成了《武陵地区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开发《武陵地区民俗荟萃》等特色校本教
材。拜访民间艺人,特聘土家族民俗专家李方庆等 11 位民间艺
人定期到校开展民族文化知识讲座、李扬配音民族民间体育运动训练以及
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培训,学校成为武陵地区土苗风情文化传
承传播基地。两年来,学校培养出 150 多名精通本地土苗风情文
化、李扬配音能歌会舞的土苗文化传承人才,他们当中有 30 多人通过与
县内各景区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方式,成为景区的风景导游
员、风情解说员和歌舞演示员,深受欢迎和好评。校园文化建设
也因此注入蓬勃活力,形成了一道既具有中职内涵,又彰显武陵
土苗风情特色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两年来,示范校建设促成了新的人才评价方式的建立。按照
企业用人标准,将毕业生就业率、双证获取率、用人单位满意率
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核心指标,构建了学校内部考核与外部企业评
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素质全面提
升,97%以上学生获得双证书, 70%的毕业生走上实习就业岗位,
30%的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形成了“走出山
区就业、走回家乡创业、走向高校深造”的人才培养输出模式,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发展过程中,为山区孩子们插上了
放飞希望、成就梦想的翅膀。
两年来,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了全校其他专业的共同发
展,学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计算机应用、农村电气技术、旅游
4
服务与管理先后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学校成为湖北省农村劳动
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中
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恩施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先后对学
校的创新办学进行了相关报道。
两年来,示范校建设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成为地方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主动与武陵山区资源综合
节约利用样板示范园区——咸丰县工业园区对接,以“园校合作、
人才培训、订单培养、实现双赢”的创新之举,共同启动实施
“工业园人才计划”,赢得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充分利用
学校资源,为全县开展企业职工、农民工等各类技能型人才培训
达一万多人次,有力地服务和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恩施日报头
版头条以《咸丰探索职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新路》为题予
以推介。
示范引领,铸造品牌,成就辉煌。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
咸丰职教人将不断开拓进取,李扬配音改革创新,扬帆远航,继续谱写职
业教育的崭新华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