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0 点击:965次
昨天(28日)上午,由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艺术研究所、天津京剧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杨宝忠诞辰110周年暨京剧音乐艺术研讨会在本市召开。 研讨会上,著名戏曲理论家刘连群,杨宝忠先生学生代表李之祥、魏国勇,著名杨派老生杨乃彭、叶蓬,著名京胡演奏家王鹤文,著名戏曲评论家李崇林,杨宝忠先生家属代表杨洪钧先后发言。与会者高度评价了杨宝忠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京剧音乐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专门从美国赶来的魏国勇先生还当场将两张杨宝忠先生生前珍贵照片捐赠给了天津戏剧博物馆。 杨宝忠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京胡演奏家和京胡教育家。1899年出生于京城的梨园世家,24岁拜一代宗师余叔岩为师,专门学习余派戏,深得余先生真传。他最擅演的剧目是《定军山》《南天门》《击鼓骂曹》等,尤以《击鼓骂曹》中的鼓套子最为拿手,堪称一绝。后因音变倒仓辍演,从父改学京胡,他的琴艺在京剧界久负盛名。先入扶风社,为马连良琴师,二人合作默契,共同研究马派唱腔。后为其堂弟杨宝森操琴,兄弟二人与鼓师杭子和一起创造了
昨天(28日)上午,由天津艺术职业学院、运城配音公司天津艺术研究所、天津京剧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杨宝忠诞辰110周年暨京剧音乐艺术研讨会在本市召开。
研讨会上,著名戏曲理论家刘连群,杨宝忠先生学生代表李之祥、魏国勇,著名杨派老生杨乃彭、叶蓬,著名京胡演奏家王鹤文,著名戏曲评论家李崇林,杨宝忠先生家属代表杨洪钧先后发言。与会者高度评价了杨宝忠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京剧音乐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专门从美国赶来的魏国勇先生还当场将两张杨宝忠先生生前珍贵照片捐赠给了天津戏剧博物馆。
杨宝忠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京胡演奏家和京胡教育家。1899年出生于京城的梨园世家,24岁拜一代宗师余叔岩为师,专门学习余派戏,深得余先生真传。他最擅演的剧目是《定军山》《南天门》《击鼓骂曹》等,尤以《击鼓骂曹》中的鼓套子最为拿手,堪称一绝。后因音变倒仓辍演,从父改学京胡,他的琴艺在京剧界久负盛名。先入扶风社,为马连良琴师,二人合作默契,共同研究马派唱腔。后为其堂弟杨宝森操琴,兄弟二人与鼓师杭子和一起创造了杨派老生艺术。杨宝忠曾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担任老生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天津京剧团、天津戏曲学校工作。曾任天津戏曲学校副校长、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杨宝忠先生琴艺精湛,造诣极深,对提升天津京剧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作出突出贡献。 (刘平)
杨宝忠先生1899年生人,梨园世家,安徽人,幼年酷爱音乐,祖父杨朵仙是与梅兰芳祖父梅巧玲同时的著名花旦,父亲杨小朵为清末民初的著名演员,亦工花旦。早年学习老生,从裘桂仙、陈秀华学戏,21岁拜一代宗师余叔岩为师,为其大弟子。以《击鼓骂曹》最受欢迎,特别是中间一段鼓套子最为拿手。后倒仓辍演,改从父学京胡。梨园行里的规矩改行另拜师,于是拜场面前辈锡子纲先生,与王瑞芝、钟德扬同列门下。他又嗜西乐,从朱蛛隐习小提琴,并将小提琴的某些弓法融于胡琴演奏中。他的指法灵活,运城配音公司弓法顺畅,独具一格。先入扶风社,为马连良先生琴师,深为其所倚重,二人合作默契,共同研究马派唱腔。后因种种原因,杨宝忠先生离开了扶风社改为其堂弟杨宝森先生琴师,弟兄二人和鼓师杭子和一起创造了杨派老生艺术,三人的组合为梨园行内所称道,被观众称为三绝。建国后任职于天津京剧团、天津戏曲学校。著有《杨宝忠京胡经验谈》 。1967年文革中死于牛棚。
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著名杨派老生杨乃彭、著名琴师王鹤文等皆为先生亲授。杨宝忠先生之孙杨洪钧、孙女杨洪英杰毕业于北京戏校。杨洪钧先生原习老生,后改习胡琴,现在北京京剧院工作,弓法、指法颇有乃祖之风。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