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1 点击:1282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若繁星。其中,彝族的毕摩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美丽花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瑰宝。
毕摩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天文、历法、哲学、教育、伦理、文化艺术、以及祭祀等。
每年农历的三月间,彝族毕摩择吉日,进行祭山活动。在盘州市坪地乡,毕摩高忠明每年的祭山,就是祭坪地彝族的圣山——大梭柏。在毕摩的主持下,男女老少,走八卦,诵经文,击鼓吹唢呐,怀着虔诚之心,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彝族人民敬畏自然,崇拜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心表白。
丧葬文化是彝族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和主要的组成部分。凡有人过世,主人家就要请毕摩超度亡灵,让逝者的灵魂回归到祖宗发祥地与祖宗团聚,祈求斯人在天之灵安好,祝愿在世之人健康平安。这是彝族人民敬重祖宗,尊老爱幼,祈求安康,颂扬真、善、美,共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心愿体现。
作为彝族毕摩高忠明,现已48岁,可谓是年富力强,他始终坚守着传承毕摩文化的信念。
他生活在彝族村寨,成长在彝族毕摩世家,自小受到毕摩文化的熏陶,小学就开始参加彝文班学习,1990年随祖父习达毕摩学习毕摩文化,并师从于老毕摩彝文教师孔令恺。先后还跟凉山毕摩曲比非子、云南毕摩刘光再,以及各界彝学专家、学者学习和探讨毕摩文化。1999年4月19日孔令恺老毕摩正式封赐高忠明为高氏第八代毕摩,并为其新制法器、法衣、法帽等。高忠明学成出师,1999年10月8日开始独立主持民间第一场毕摩祭祀仪式。接着,在远乡近邻,主持丧葬、祭山、祭祖等彝族毕摩文化相关仪式千余场次。
高忠明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挖掘和传承毕摩文化。
他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盘州市文化和民族宗教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分民族、性别、老幼,不分区域地开展彝族毕摩文化培训,甚至上门服务,一对一指点,致力于把彝族的毕摩文化发扬光大,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至今,他已举办毕摩文化培训班20多场次,培训人数500余人次。整理翻译《开路经》、《指路经》、《开丧经》等彝族经文22册,12万余字。现在,其子高羚杰和部分学员已经能背诵彝族毕摩经文和书写常用彝文,并能独立完成有关传统彝族祭祀活动。
为了更好的传承彝族毕摩文化,高忠明成立了笃慕彝族毕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他个人出资制作了服装、道具等。盘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筹集上百万元资金在坪地乡箐口村建设彝族文化传习所,旨在更好地传承毕摩文化,把彝族毕摩文化与当地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让彝族毕摩文化变为旅游经济收入。
高忠明还不失时机到外省区交流学习考察,多次参加了全国毕摩文化论坛会,把本地的毕摩文化与其他毕摩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不断丰富本地毕摩文化。由于传承和发扬彝族毕摩文化成绩显著,他被评为县级毕摩文化代表传承人。高忠明与众多彝族毕摩不同的是,他具有大专学历,从小学到初中就学习彝文,而且彝、汉语言文化功底深厚,为传承毕摩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盘州彝族毕摩文化也成了盘州旅游文化的新看点,在盘州各大景区和周边省、市(地)、县(区),高忠明的毕摩文化演出团队常被邀出演。2017年至2019年,全国和西南地区一年一度的彝族始祖希慕遮祭祖大典在六盘水市水城县海坪的彝族文化园举行,高忠明都被邀请作为重要祭祀主持。
在国家各级各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视下,彝族毕摩文化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
解说词、宣传片、专题片、宣传片配音、专题片配音、动画配音、声博配音、广告配音、宣传片文案、配音演员、语音、国语配音、背景音乐、英文配音、英语配音、小语种配音、外籍配音、纪录片配音、日语、法语、韩语、意大利语、俄语、越南语、印度语、泰语等50多个小语种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