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7 点击:1383次
风正扬帆正当时
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于 1998 年 11 月 6 日, 2001 年 6 月开
始收容戒毒人员,2008 年 10 月开始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场所占地面
积 92.96 亩,现有民警 326 名,在所戒毒人员 2300 余名。建所以来,我所
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关爱与支持,2006 年 2 月 8 日,时任浙江省委
书记习近平莅临场所视察工作,对戒毒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近年来,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在厅、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安全为
先、戒治为本,人才支撑、品牌亮化,自身发力、引智借力”工作思路,积
极探索实践浙江“四四五”戒毒模式,全力推进戒毒工作转型发展。
“四四五”戒毒模式以四区分离为基础---实现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
区、康复巩固区、回归指导区四区分离。
以四式管理方式为特色---生理脱毒区采取病房式管理方式,教育适
应区采取军营式管理方式,康复巩固区采取校园式管理方式,回归指导区
采取社区式管理方式。
以五大专业中心为支撑---成立戒毒医疗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
训练中心、教育矫正中心、诊断评估中心,网上配音兼职体现专业化戒毒。
生理脱毒区
入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在投送前已有过脱毒
经历,身体已基本脱毒;另一类由公安机关直接投送,身体未脱毒。民警
医生在收治时作出是否生理脱毒的初步诊断,并对两类不同戒治对象分别
制定 7 天或 15 天的差别化脱毒方案。生理脱毒区采取病房式管理方式,
区段内戒治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法律文书审核、安全性评估、基本信息录入、建立档案,向戒毒人员
家属寄送入所通知书等。2、入所体格检查、毒品检测等。3、接受戒毒专
科检查,对未脱毒戒毒人员开展急性脱毒治疗。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心理(诊断)评估,建立个案化矫治档案等。5、开
展关节操、慢走等身体功能恢复性训练。6、开展个别教育,告知戒毒人
员权利及义务。
生理脱毒区的戒治工作结束前,诊断评估中心将开展第一次的评估工
作。
我所的诊断评估工作是与“四四五”戒毒模式相配套的 “戒治质量管理”
系统,其特点为“三分”、“二合”即
1、分项考评,对评估内容分为医疗戒毒、教育矫正、康复训练、心
理矫治、行为表现、习艺劳动六个模块进行评估。
2、分段评估,分别开展生理脱毒阶段性评估、教育适应阶段性评
估,康复巩固期一年内阶段性评估和康复巩固期一年后阶段性评估,由生
理脱毒、教育适应阶段性评估结果确定转区意见。在阶段性评估的基础
上,对期满一年和解除前分别开展一次综合评估,并形成最终的评估结
果。
3、分别考评,戒毒大队、专业中心分别对各自负责的模块进行考
评,网上配音兼职诊断评估中心负责数据汇总和审核。
戒毒人员评估结果初步得出后,由大队和所诊断评估工作委员会对相
应的呈报行为分别进行合议,是为“二合”,从而确保评审结果的公平公
正。
教育适应区
教育适应区为期一个月。区段内积极开展以“四个一”为核心的心理矫
治工作:即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常识课堂化教学;对有需要的戒毒人员实施
一次个案化心理矫治;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心理团体辅导;转区前对区段内
戒毒人员开展一次标准化的“初期心理诊断评估”等。
教育适应阶段的戒毒人员康复训练以身体机能恢复性训练为主。组织
6 课时的体能康复基本理论教学,开展康复训练培训,进行体质测试并将
结果录入戒毒人员个人体能康复档案。
认真开展教育矫正,包括 30 课时的入所教育、8 课时卫生知识教育,
8 课时的安全生产教育以及习艺认知教育以及 15 课时的戒毒常识教育等。
积极开展个别教育,每名戒毒人员在本阶段内接受一次以上的民警谈话教
育(含转区谈话)。
教育适应区结束后,诊断评估中心对戒毒人员的戒治表现进行综合评
估,评估通过者流转至康复巩固区。
康复巩固区
康复巩固区内校园式管理贯彻始终。开展行为考核,通过优胜大队综合
评比、“流动红旗”等活动,提高戒毒人员矫治积极性。积极开展戒毒医
疗,促进身体康复,实行戒毒专科诊治、疾病防控、日常诊疗和定期体检
“四位一体”医疗戒毒工作模式。开展精神相关疾病诊治,每周邀请所外精
神科专家来所会诊;开展脑功能康复治疗、定期开展期中体检、加强重点
病员(HIV)的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骨干戒毒人员、安全护理员急救知
识培训,科学制定膳食食谱,加强各类疾病防控。
康复巩固区内戒毒人员将接受 30 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覆盖面达
到 100%;开展矫正、成长、拒毒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师资定
人、方案定项、每月定时的“三定”措施,确保典型性心理问题的团辅达到
100%,一般性心理问题大队进行团辅达到 100%;所级、大队两级心理咨询
工作站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戒毒人员实施个案化心理矫治,对超出心理咨询
范围的戒毒人员做好转介或转诊,并做好治愈后的辅助性心理咨询;开展
期中理诊断评估,及时了解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态,促进其身心康复。
围绕康复主题,积极开展体能康复训练,实行每半天开展工间操 1
次;每天室外康复训练 1 小时;每周室内器械训练 1 次;每月对大队康复
训练工作进行 1 次考核;每半年举行 1 次康复训练成果展示活动的。对每
名戒毒人员进行体质测试和体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训练计划,开
具运动处方。
教育矫正紧抓常规科目课堂教学不放松,突出特色文化教育,积极开
展“两月” “两日”主题教育活动,探索特色工坊创新实践,开展特色教育;
按需设置社会帮扶活动;细致开展个别教育。
开展各项习艺劳动,注重劳动的教育矫正功能,习艺劳动每周 5 天,
每天 6 小时,法定节假日休息。
戒毒人员在完成康复巩固区的戒治后,诊断评估中心将进行评估、审
核,达到解除条件的,按(提前、按期)解除诊断评估、合议、报送等环
节,转入下一区。
回归指导区
回归指导为期 15 天,戒毒人员在回归指导区将享受贴近社会的宽松
管理环境,延续性地接受回归前的心理矫治、康复训练等,积极接受回归
指导,参加社区型公益性劳动等。
继续开展体能康复训练和室内体能训练;延续性地开展题为《如何应
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最后一次心理诊断评估,完善个案
化矫治,开展以回归为主题团辅情景训练;开展抗复吸训练、签订操守承
诺、举行拒毒宣誓仪式等。
突出回归主题,开展 20 课时的回归适应性教育,加强回归前的就
业、创业指导。组织召开回归座谈会,引导戒毒人员作出个人戒毒总结。
举办家属学校、亲情会餐,发挥亲情帮教、社会帮扶的力量。每年开展
1—2 次就业推荐会,并定期进行就业信息发布,不断拓宽戒毒回归人员就
业渠道。
加强社会支持系统修复。积极开展所地接茬帮教衔接,加强与戒毒人
员所在地的公安、司法所、社区等部门的沟通,加强对后续照管人员的帮
扶救助,定期开展回访跟踪教育,切实帮助戒毒人员巩固戒治成效,降低
复吸率。
戒毒人员完成回归指导区的各项戒治后,回归指导区将提出《出所综合
评估建议》,诊断评估中心根据五大专业中心提出的《出所评估意见》进
行审核,经公安审批,各项出所解除手续办理之后,戒毒人员便可回归社
会。
(结尾)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
戒毒工作体系梯山航海、任重道远,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更多家庭的幸
福,我们将扬起追求的大帆,加足拼搏的动力,沿着梦想的航线,网上配音兼职驶向成
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