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01 点击:774次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间),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丹东配音公司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
由于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假黄钺、持节、侍中、相国、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天柱大将军、司州牧、太原王,尔朱荣(前废帝元恭时得此荣,后来被废)
使持节、都督冀定等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太师、开府、录尚书事、咸阳郡公,孙腾
使持节、侍中、都督雍华豳泾原三秦二岐十州诸军事、太尉、尚书令、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寇洛
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应国公、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太尉、太子太师、太原王、魏王,丹东配音公司武士彟武则天时期追加,后被取消)
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赵国公,长孙无忌
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后因其子房遗爱谋反,被取消)
工部尚书、检校行台仆射、洛州都督、左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
并州都督、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詹事、尚书左仆射、司空、英国公,李勣
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尚书左丞、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北平县公,张行成
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中书令、吏部尚书、蓚县公,高季辅
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右相、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开府仪同三司、高阳郡公,许敬宗
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文昌右相、赠司空、梁国公,狄仁杰
左仆射、集贤院待诏、宰相、同平章事、兼东都留守、太尉、冀国公,裴冕(《书》)
左仆射、集贤院待诏、宰相、同平章事、兼东都留守、太尉、冀国公,裴冕(《旧唐书》)
泾原郑颍节度使、总揽西北军政、检校礼部尚书、司农卿、太尉、张掖王,段秀实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裴度
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魏博节度使、太子少保、太尉、凉国公,李愬
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面都统、权知京兆尹、太子太傅、夏国公,拓跋思恭
尚书左丞、同治枢密院事、知院事、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左仆射、仪国公,韩忠彦
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右相、宁远军节度副使、丹东配音公司太师、沂国公、福王周王赵汝愚
平章政事、尚书右丞相、左丞相、左副元帅、萧国公、常山王、南阳王,完颜襄
清朝历史上,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 、通达郡王雅尔噶齐是因为死后无子、绝嗣,故顺治将他们供入太庙。再除怡贤亲王胤祥和恭忠亲王奕訢是特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是因军功而被赐予此项殊荣。铁帽子王也并非都能入选太庙。享殿分东西两殿,东供奉宗室、外藩诸望王,西供奉有功大臣。
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勤宣伯,张廷玉(乾隆十五年被罢配享,乾隆二十年张廷玉死后,乾隆遵雍正遗诏,恢复张廷玉配飨太庙资格。)
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闽浙总督、忠锐嘉勇贝子、赠郡王、谥文襄,福康安
总督、赠一等宣勇公,和琳,嘉庆元年,清高宗命配飨太庙,嘉庆四年,和珅诛,清仁宗命撤出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