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9 点击:855次
七个音符为:C、D、E、F、G、A、B,汉语表达形式为哆、来、咪、发、唆、拉、西,唱名为do 、re、mi、fa、 sol、la、 si
将音名C、D、E、F、G、A、B,分别唱做do、re、mi、fa、sol、la、si,固定不变,地产宣传片配音不依调性调式的变化而改变唱法,这种唱(谱)法叫做“固定唱名法”。
各音名的高音是固定的,在键盘和小提琴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再把它们的唱名固定下来,这样,它们的对应关系就都固定了,所以,当你看到谱上的音,就会立刻想到它的唱名、在小提琴上的位置。
七个固定音节的唱名方法产生于11世纪,由意大利音乐家圭多发明。他采用自己编配的一首赞美诗每一行歌词的第一个音节作唱名,沿用至今(原do为ut、si为sa,后改)。在唱名的具体使用中,有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两种。
11世纪初意大利音乐教育家阿雷佐的圭多以《圣约翰赞美诗》中的每一句第一个音节作为六声音阶的阶名唱法,即ut、re、mi、fa、sol、la六个音。在此理论基础上,约1600年左右,法国出现了固定唱名法。
法国的音乐家通过研究和实践将圭多唱名法的唱名放置在固定音高位置上,并增加了SI作为B的唱名,又用了比较容易发音的DO,代替UT,使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八度,有利于学习者在听觉、发音及记忆上去把握乐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凡是具有趋向平均性质的音阶,在同一音阶中选取不同的音当主音时所形成的调式都相似,内部不能再区分为不同的调式,只是主音的音高可以有所不同而已。
音阶自然大调基本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自然小调为:“全半全全半全全。
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
是应用最广的七声音阶,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5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和3个一串,两串之间以半音隔开。
分别为:C自然大调、D自然大调、地产宣传片配音E自然大调、F自然大调、G自然大调、地产宣传片配音A自然大调、B自然大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