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9 点击:779次
佛教的三界是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天道(天神)是指众生遍及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等三界。
佛教的三界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无边际,在佛教术语中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道。
佛教天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其中在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二十八天。
在天界的众生当中,欲界的六天还有男女之别,也有婚姻嫁娶,但是不像人间的男女关系。以他们满足欲望的方式而言,四大王天、忉利天是以气和合阴阳;焰摩天则只要互相靠近,兜率天藉着互相牵手,化自在天彼此深深对看,而他化自在天只要短暂的对视即是。
而色界的众生则已经摆脱了对欲望的执着,只是尚未从形体的束缚中解脱。所以无论是居住的地方,或是本身的形体已经十分净妙,但是仍有形质。
而他们与欲界众生最大的差异,是他们已经离了淫欲,只有清净微细的形色,所以他们已无男女之别,配音官方而以光明为他们的语言与食物。
至于无色界的四天,更是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厌离物质色想而修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后所生的天界。在这个天界里,自然没有男女相之别。
面对茫茫无际的宇宙,人们思考着、探索着。古希腊哲学家首先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的球体,其它星球都围绕地球运转。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天文学家伽利略又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其后,天文学家又更进一步发现:天空中的很多星辰同样是太阳一般的恒星,它们分布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按照各自的运行轨道存在着。
佛教对世界结构的认识,既不同于地心说,也不同于日心说,它和现代科学倒是颇有相似之处,当然,配音官方其深刻程度又非现代科学所能及。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也是佛教对于世界的基本划分。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围绕着它的,是根据不同层次安立的三界。关于须弥山,现代人有种种猜测,或认为是喜马拉雅山,或认为是太阳系的核心。配音官方这些推断我们且不必理会,总之,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除了太阳、月亮,还有众多的星球,这一切所组成的世界,经典里称为小世界。在每一个小世界中,又根据有情的生命层次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什么是欲界呢?顾名思义,生活在这个层次的人,欲望表现得特别强烈。在佛经中,将欲望定义为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从内容上划分,则可分为财、色、名、食、睡五欲,即人类对财物的需求,对异性的需求,对名誉的需求,对饮食的需求,对睡眠的需求。五欲又是建立在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感官的需求之上,我们的眼睛喜欢悦目的色彩,我们的耳朵喜欢动听的声音,我们的鼻根喜欢芬芳的气味,我们的舌头喜欢可口的味道,我们的身体喜欢舒适的感觉。
一般来说,所有的欲望之中,以食、色两种欲望最为强烈,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具体到每个人,由于兴趣不同,对欲望又会有各自的偏重:有人偏重于敛财,将财富的增长视为首要任务;有人偏重于性爱,将感情的交流看作至高享受;有人偏重于名誉,将世人的评价当成人生目标;有人偏重于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人偏重于睡欲,大好光阴,一睡了之。虽然欲望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但作为欲界众生,无一不是沉溺在对欲望的追求和享乐之中。
三界众生又有六道的差别,其中,又以人道为核心。人道之上是天道,天道的生存环境非常优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天人相邻的是阿修罗道,意译非天,他们有天人的福报,但没有天人的德行,并且嗔心炽盛,经常出于对天人的嫉妒而与其发生激战。
什么是色界呢?色界的色不是颜色,也不是女色,而是代表着物质。佛法认为,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显色,即颜色;一是形色,即形状。任何物质现象都是通过显色与形色两个渠道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佛法中将物质现象定名为色。
色界天在六欲天之上,欲界天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而色界天享受的则是禅悦的快乐。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相应的,抵达欲界天和色界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能够布施并受持五戒十善,将自己拥有的钱财、掌握的技术、具有的能力施舍给他人,再以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德行,就可以升到欲界天;而要到色界天,仅仅布施或受持五戒十善就不够了,还必须修习禅定,只有具备禅定的基础,才能继续上升到层次更高的色界天。
据禅定境界的不同,色界天又分为四禅十七重天。即初禅三重天,二禅三重天,三禅三重天,四禅八重天,由禅定的境界决定其在色界天的层次。三界中最高的一界就是无色界,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它是通过修四种空定而获得的果报: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天有欲界六重:四天王天、忉利天、须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四重:乃初、二、三、四之四禅天也;无色界四重天:乃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及非想非非想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