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30 点击:747次
近日,在突泉县杜尔基镇红光村“扶贫加工厂”内,工作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对手中的布料进行缝合。
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红光村级工厂采取订单生产和市场经销的方式生产。起初与企业合作,自2019年4月以来,村党组织创新探索“村党组织+村级工厂+农户”模式,由村党组负责管理,配音费用直接组织生产,把加工点覆盖到贫困户,带动贫困户从事小型加工,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在村级加工厂里,记者了解到,正在加工床单的工人以家境贫困的家庭妇女为主。截至目前,共培训9次400余人,工厂转移就业30人,带动贫困户8人。工资按照“保底+计件”形式获得,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打造这个村级加工厂,贫困群众在搞好种养殖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通过到村加工厂从事加工,在家门口每月也有固定的收入,配音费用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创造了条件。”突泉县杜尔基镇红光村高魏表示。(记者 赵烨)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配音费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