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30 点击:798次
1、定义不一样:弹性碰撞是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会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是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恢复,不发热、发声,没有动能损失。而非弹性碰撞是系统在碰撞过程中会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2、出现的情况不一样:真正的弹性碰撞只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微粒之间才会出现。非弹性碰撞如湿纸或一滴油灰,落地后完全粘在地上,这些都是属于非弹性碰撞,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
3、守恒不一样:在一般情况下,非弹性碰撞过程中会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弹性碰撞没有动能损失,理论上是守恒的。
碰撞后物体结合在一起,或者速度相等,看做一个整体时动能损失最大,这种碰撞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但是该系统的动量守恒。
在一般情况下,碰撞过程中会有动能损失,即动能不守恒,这类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物体结合在一起时,动能损失最大,这种碰撞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特点:碰撞后完全不反弹,比如湿纸或一滴油灰,落地后完全粘在地上,这种碰撞则是完全非弹性碰撞,自然界中,多数的碰撞实际都属于非弹性碰撞。
按照牛顿的理论,完全弹性碰撞是恢复系数为1的碰撞。请注意后一种表述与前一种完全等价,但采用后一种更容易对问题做定量分析。
真正的弹性碰撞只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微粒之间才会出现。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配音大师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可以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
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皆可当作碰撞处理,那么对相互作用中两物体相距恰“最近”、相距恰“最远”或恰上升到“最高点”等一类临界问题,求解的关键都是“速度相等”,具体分析如下: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A物体以速度v去撞击静止的B物体,A、B两物体相距最近时,两物体速度必定相等,此时弹簧最短,其压缩量最大。
(2)如图所示,物体A以速度v0滑到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B上,当A在B上滑行的距离最远时,A、B相对静止,A、B两物体的速度必定相等。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的光滑弧面底部与桌面相切,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向滑块滚来,设小球不能越过滑块,配音大师则小球到达滑块上的最高点时(即小球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两物体的速度肯定相等(方向为水平向右)。
弹性碰撞,动能不损失(守衡),动量也守衡,碰撞后的两个物体都快速地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只有能量的转移而没有能量的转化.
非完全弹性碰撞,能量损失一小部分,动能不守衡了,但动量还是守衡的,两个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了,有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了.
完全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相碰后不分开,连在一起了,动能损失最大,动能不守衡,但动量还是都守衡的.
弹性碰撞,动能动量守衡 ,动能不守衡了,但动量还是守衡的 完全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相碰后不分开,连在一起了,动能损失最大,动能不守衡,但动量还是都守衡的.
弹性形变是指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理我们说它具有弹性。碰撞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满足相互作用的内力大于大于外力的条件,因此不管系统是否受到外力,一般都满足动量守恒。因此弹性碰撞是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碰撞。
一般意义上的碰撞,仅满足动量守恒,系统有动能损失,由于一般只研究碰撞发生在一直线上的情况,系统在碰撞前后的重力势能不变,因此动能损失也对应着机械能的损失,通常情况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如图1所示,设质量为m1的弹性球,速度为v1与质量为m2的弹性球,速度为v2发生碰撞,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v2/,取向右为矢量的正方向。
③的物理意义是:“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两球的相对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改变1800。”
2.两球质量m1m2 v1/= v1 v2/= 2v1-v2(如果v2=0,则v2/= 2v1,如果列车以30m/s的速度撞上静止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假定为弹性碰撞,则汽车将以60m/s的速度飞出,而列车速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