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6 点击:765次
着力薄弱学校改造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榆中县 2014 年、2015 年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纪实
日月变迁,沧海桑田。
历史的车轮扶着岁月的尘埃,碾过风雨的途程,驶入新的世纪。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大地,萌生着新的希望,孕育着新的生机。
榆中县是国家扶贫县,在周边的农村、边远、贫困特别是集中连片的特困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办学成本较高,教学条件较差,寄宿制学校宿舍、食
堂等生活设施不足,村小和教学点转运比较困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辍学率相
对较高。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决定实施的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任务,根据省市相关部门文件
通知和会议精神,结合榆中县实际,在充分调研和深入分析榆中县经济发展和义
务教育阶段学校需求的基础上,榆中县成立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建
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由教育、发改、财政、国土、怎么样制作配音住建、人社、编办
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本着立足学校发展实际,
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了“改薄项目”的相关工作。
走进高墩营学校,崭新的教学楼和标准运动场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孩子们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在操场上快乐地进行各项体育锻
炼,根据“全面改薄”规划,该校于 2014 年率先启动实施“全面改薄”建设项
目,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 358 万元,新建教学楼 1694 平方米,所有教学班配
置了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接通了网络,现学校人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食
堂面积、运动场地面积、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值等办学指标基本达到了省定义务
教育基本办学标准。
菜子山小学原有教室由于年久失修,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加上桌椅破旧,
教学设施不完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也严重下降,为了解决燃眉之
急,乡村自筹资金建了彩板房让学生过渡。近年来,在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
项目”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校舍建设,先后投资 211.8 万元,全部撤除菜子山
小学 429 平方米的彩板房,新建了 930 平方米的教学楼,新修了厕所及运动场等
体育设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孩子们创建了美丽舒适的学习环
境。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需要学校教学设施的现代化。
为了彻底改善农村学校办学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榆中县改
薄办对兴隆小学、大营小学、河湾小学、马坡中学、文成小学、一悟小学、新营
小学、和平中学等多所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在已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再
次投入资金,新建了教学楼、食堂、锅炉房、厕所,翻修了围墙、硬化了地坪、
修建了花坛等附属设施,购置了计算机、音乐、体育、以及科学实验器材等教学
设施,使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待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舞蹈课、音乐课、实验课,孩子们在全新的学习环境中也更加的爱学习,学生家
长也对学校和孩子充满了希望。
榆中县第四中学坐落于榆中县北山,是榆中县的改薄重点学校,由于距县
城较远,底子薄,投入有限等多种因素制约,学校教学环境、设施建设落后于其
他学校,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针对这种现状,县改薄办领导小组深入调研,
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大手笔投入资金,新建教学楼,购置新桌椅、图书,新修食
堂、怎么样制作配音水房、锅炉房,全面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实现了一人一桌、一人一
床,学生随时都能喝上热水,人人都能吃上营养早餐。现在的四中,三幢太阳能
取暖的教学楼、宿舍楼昂然屹立在这块曾经沉寂而荒凉贫穷的的土地上。那朗朗
的读书声,那清脆的歌在北山山峦回响,道出了北山儿女的心声。
榆中县改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