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5 点击:3075次
曾有报道称,有些明星在现场只做表情,把台词乱说一气,将自己的工作都丢给配音演员,这将导致口型怎么也对不上,连累配音背黑锅。配音演员张伟 无奈透露,曾碰到演员将“各位将军、各位军师”念成“各位将军、各位僵尸”,把“小的飞马拦溪打探”,说成了“小的在莱茵河一带”,“这样不仅口型对不上,节奏、情感都跟不上。”
有时候台词还是被硬改的,张云明称,“审查的时候,觉得台词不合适得改词,改了以后嘴就对不上,毕竟他原来说的不是这句话,你根据需要非要改,就得使劲装进去,但口型就是别扭。”他还曾遇过一种情况,有的演员表演时情绪不到位,本身没哭没笑,但导演要求后期配音来救场,硬是要大哭、大笑,这也势必导致声画不合。
姜广涛透露,有一次明明画面中演员在动嘴,剧本上却一句台词也没有,“前景是两个演员在车上,后面背景里有几个人在聊天,但一句提示都没有,场记说就是普通聊天,配音演员只好编一些似是而非的话”。
看到不足 业内人士指方向
配音演员与演员多交流 导演宜多把关
有专业人士认为,为了加深对角色的理解,配音演员可以加强和演员在角色方面的交流。如孟宇所说,此前为徐然配音时,黑妹曾直接找他沟通,包括老公的状态、声音的感觉都给予指点。季冠霖给甄嬛配音时,孙俪更要求她每录完一集都要发给她听,甚至亲自去录影棚把关。
另外,电视剧导演在配音演员熟悉剧本和角色后放权给配音导演把关,甚至有导演全然不管配音的事儿。针对此,有人建议,电视圈可以效仿电影圈,因 为在配音过程中,电影导演始终全程现场把控,给配音演员说戏,帮助他们了解角色的性格,以便有更好的效果。季冠霖就透露,“导演肯定得来棚里给配音演员说 戏,但电影导演,无论多大的腕儿,都一定会从头跟到尾。”
延长找配音演员的周期 别临时抱佛脚
在实际工作中,剧组与配音演员接洽的流程,一般是剧组先找到一位有人脉资源的配音导演,再由这个配音导演去联系和组织配音演员,协调时间和场 地。阎萌萌表示,“配音导演都是配音圈的人,对每个人的声线、表现力颇为了解,会针对老中青的角色构建配置,一般情况下会试音,每个角色会有两到三人录一场戏,让剧组这边来听,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据孟宇透露,“角色的分配通常需要十到十五天,这是比较传统、正规的,但经常会有一些急活,拿过来两三天就要录,让你赶紧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角色分配经常差强人意,“最早引进译制片开始,就有配音这个行当,需要翻译,那么配音要跟翻译碰,然后和导演碰,最后再排练,就和排话剧一下,这种流程与现在配音产业的流水账来比,肯定是以前出精品,现在就很难有精品出现,毕竟在时间上的要求不一样。”他建议,剧组应延长寻找配音演员的周期,不要临时抱佛脚。
配音搭配最合适的角色 年龄性格最好都一致
业界还认为,为了寻找合适的声音,每个配音演员还应有明确定位,像一人同时配多人的情况经常效果不佳,也难以达成“无痕连接”。此前,季冠霖同时给2009版《倚天屠龙记》的赵敏和周芷若配音时,就感慨差点精神分裂。
孟宇认为,这就和戏曲角色的生旦净末丑一样,“最理想的是找到与角色声音相符的,最好年龄、性格都差不多。”比如,中音区的他最常配的是中青年 角色。《何以笙箫默》中钟汉良的配音边江则透露,他刚从学校毕业进配音圈的时候,声音特别亮,配的都是十1五六岁的男孩,特善良、特单纯,后面随着阅历深 了,才慢慢接触比较深层次的人物。
选角扩展征集渠道 优胜劣汰
也有人认为,影视剧制作公司在寻找著名演员或著名人物的配音时,可以扩展征集渠道,不拘于专业团队,优胜劣汰。时下在网配圈同样牛人辈出,江湖 人称“南胥渡,北小夏”,他们俩一个以为各版“分裂”的唐僧配音著称,另一个则以“扮演”白娘娘而闻名。胥渡和他的“胥渡吧”,被称为网络恶搞视频第一集 中营,而“小夏”则以一人分饰27角的网络配音特技登上了“2012年度十大网络牛人榜”。
对于征集民间高手的想法,孟宇也表示赞成,但他同时指出,“专业圈子大多数情况还是找专业配音圈的人做,可能很少找网配圈的,这也是圈子问题。